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

未知 2019-06-19 09:36
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

原标题:七成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
 
老龄化形式愈发严峻,养老消费供给不断面临新挑战。6月18日,北京市政协常委围绕“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城市”的主题,对本市的重点养老机构进行了视察。视察中,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运营的养老机构已有526家,七成以上的床位都由社会资本建设或运营。就此,多位委员都提出,目前本市的养老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但定位大众化的养老机构供给仍有不足,需要尽快建立更多元的床位供应结构,完善供给体系。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349.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4%。“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原则,近年来,本市强力推动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改革。”李红兵介绍,2018年底,在北京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机构有289家,工商注册养老机构(即营利性养老机构)19家,养老床位已达10.8万张,而且全市的218家公办机构中,也有59%实现了公办民营。
 
 
 
除了资本来源,本市养老服务设施在规模上也出现了愈发多元化的市场趋势。数据显示,除了相对大型的集中式养老机构外,目前,北京已在街乡层面扶持建设275个养老照料中心,累计建成运营192家;而在社区层面,采取“政府无偿提供设施、服务商低偿运营”的方式,北京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755个,并规划在2020年建成1000个。就此,在研讨过程中,有多位委员建议本市应增加面向各个收入群体的、差异化定位的养老机构,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要增加定价、定位均更为大众化的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实际上,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就联合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鼓励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已经从过去的简单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转变,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也表示,要想解决普惠或者所有大多数老年人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要来“布局”,但是单指望政府补贴,帮助大多数老人解决养老问题确实有难度。“政府应该突出政策引导作用,使整个产业形成政策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局面。”乔晓春称。
 
介绍,近年来,为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北京降低了准入门槛,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养老机构备案制度,工商注册养老服务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的,可在同一区及行政区域内通过绿色通道集中办理注册;在民政部门等级为社会服务机构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在其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而且,在资金扶持上,社会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每新建一张养老床位将给予4万-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而养老照料中心最高可获得450万元的建设资助。“2014-2016年养老照料中心集中建设期间,政府投入建设补助资金近5亿元,撬动社会直接投资20多亿元。”李红兵表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