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因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受省级激励

未知 2021-07-26 18:55

合肥市瑶海因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受省级激励 


7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合肥市在创新驱动、双创发展、科技创新、制造强省建设、生态建设、养老服务等多项工作中获得省级政策激励,而合肥市瑶海区也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获得重磅激励:2021年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有关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方面先行先试,支持申报国家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国家开展的相关政策试点示范,在切块分配2022年老工业地区振兴发展专项资金时提高系数比例。

这对于被誉为“合肥工业文明发源地”的合肥市瑶海区来说,又是一转型利好。

2013年,瑶海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个老工业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也是其中安徽唯一一个城区工业区,瑶海区迎来了国家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项政策利好。就在当年陈世久带领自己的公司——安徽银通物联有限公司落户到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范围内的合肥物联网产业园,享受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项补助资金4607万元。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长为集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的优秀物联网企业。

安徽银通物联工作人员对移动荷包刷脸终端进行出厂测试。

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范围为29.82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46%以上。开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以来,瑶海区在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中位次连年稳步提升,位列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0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排名第97位、蝉联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区。与纳入试点之前相比,瑶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70.5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8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60.5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90.0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182天增加到2020年的308天。这些成绩,是在相当一大批企业随着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的要求关停搬迁的背景下取得的,殊属不易。

腾笼换鸟,破旧立新。上世纪瑶海区被公认是合肥的工业摇篮,是红红火火的工业城区、制造城区、创新城区, GDP贡献曾一度逼近全市的70%。如今的瑶海,牢牢树立“产业立区”旗帜,根据区情和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时代机遇,确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建筑业产业、商贸金融服务业、大健康产业五大主导产业。

上海知青蔡先恂1955年来到合肥,支援合肥工业建设。1958年,他又让自己的女朋友余美娥来支援合肥工业建设,他们都在合肥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安徽纺织厂工作,援建合肥、结婚生子、扎根合肥,俩人这一来就是一辈子。他们代表的合肥第一代产业工人经历了合肥工业的辉煌,也见证了瑶海新兴产业的崛起。面对今天的合肥,蔡先恂由衷地说:“合肥的发展真的很快,我们作为合肥人很骄傲和自豪!”

除了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政策之外,合肥市在瑶海转型发展上仍然不停“加码”。2016年,作为合肥实施老工业区基地搬迁改造的重要举措,合肥市提出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以瑶海老工业区内合钢、合化等主要工业企业、厂区腾退后的区域为核心,采用国际化招标方式,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范围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三地,总面积34.1平方公里。瑶海老工业区占17.7平方公里,其中约16.2平方公里与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29.82平方公里)重合。

合肥东部新中心的使命是要做合肥的新兴增长极和东部崛起新引擎,其功能在于带动和牵引,其定位是区域发展的中心。目前合肥东部新中心已上升为合肥四大市级中心,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合肥市“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东部新中心要聚焦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新型业态培育,打造充满活力的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

中国网谷成为瑶海“一谷三基地”产业布局核心平台。

如今,瑶海区五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显规模,文创产业特色鲜明,商贸金融服务业转型加快,建筑产业支柱作用显著,大健康产业前景可观。这些离不开瑶海区在产业转型平台的用心用力。目前,该区依托“中国网谷”战略品牌,通过整合现有产业平台,初步形成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物联网)为中心、都市科技工业园、安徽尚荣智慧医疗产业园为支撑的新兴业态和百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形成“一谷三基地”布局。包括安徽银通物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洲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泛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云海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电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重塑一个中心城区的产业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