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花园:铺开锦绣新画卷

未知 2021-11-01 18:49

生态花园:铺开锦绣新画卷

美丽的厦鼓两岸风光。

虽已入秋,但眼下的厦门,依然是繁花似锦,青山如黛。素有“美人树”之称的美丽异木棉、市花三角梅等正竞相绽放,将街头巷尾点缀得分外美丽。

从高处俯瞰,以秀丽的山体为背景,开阔的海湾为基底,从东坪山,到环岛路,从蔡尖尾山,到海沧湾,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和蓝色海洋生态屏障相融相依,形成“山环水抱、藏风纳气”的城市态势,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

四年多前的厦门会晤上,习主席总书记盛赞厦门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并赋予诗一般的语言:“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这对于厦门人来说,既是巨大鼓舞、更是极大鞭策。

近年来,我市牢记习主席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生态文明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生活垃圾分类“厦门模式”、筼筜湖综合治理模式等一批改革举措和创新经验做法获得全国推广,空气质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生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先后获评首批国家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20年,厦门在全省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评价考核中排名第一,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率全省第一。

精准治水

让“一汪碧水”长流

厦门因水而美,向海而兴,同时拥有海洋、湖泊、溪流等不同形态的水体。在闽南话中,“水”与“美”同音,一汪碧水,在厦门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市以空前的力度推进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水”。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筼筜湖区,是厦门的“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每到傍晚时分,来这里散步健身的人络绎不绝。作为厦门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筼筜湖在厦门的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市始终遵循习主席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二十字方针,久久为功综合治理筼筜湖。2020年,《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颁布实施,为治理筼筜湖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如今,筼筜湖第五轮综合治理也正在有序推进中——实施源头雨污分流改造,努力实现“雨天污水不入湖”目标;开展15年来最大规模的清淤,探索常态化清理机制;建设第二排涝泵站,让水体循环动力更足……可以预见的是,筼筜湖的水将越来越清,景将越来越美。

我市围绕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按照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思路,全链条对生活污水治理进行精准施治、综合施策。仅2020年一年,就建成通水了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50万吨/日,创下历史纪录。全市问题入海排放口全部完成整改,新增(改)10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实现晴天污水不直排入海的目标。

我市还持续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全方位呵护水环境。

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如今,人们常常可以在厦门海域看到它们逐浪欢腾的身姿。2020年,厦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66.7%,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优良水质面积比例82.4%,与“十三五”规划目标65.2%相比,提高了17.2个百分点。

精心护绿

让“怡人的绿”常在

10月17日,周日,市民王晓钰约上三五好友,又一次徒步穿越东坪山。“厦门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满眼是绿,每到周末,就近爬爬山、亲近大自然,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王晓钰说。

东坪山地处厦门岛中心城区,是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5月以来,我市大力开展东坪山违建整治工作,实现拆违复绿,开展林相改造,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优化森林生态系统。

从湖滨西路驱车驶上东渡路高架桥,向右上方抬眼望去,一片山坡郁郁葱葱,如同一堵“绿墙”,山脚下,开满粉红色花朵的美丽异木棉迎风摇曳,那便是厦门岛内西部重要的绿色屏障——狐尾山。

2016年“莫兰蒂”台风的侵袭,导致狐尾山发生山体滑坡,坡面都是裸露、开裂的石头。我市利用工程和生态手段,对狐尾山进行山体修复,改造绿化面积近4万平方米,绿化植物不仅让山体更加稳固安全,也更加生态美观。

狐尾山山体修复成功,为厦门市其他山体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大厝山、龙山、仙岳山、薛岭山、虎头山、大屏山、天马山、同安区洋麻山等山体生态修复工程,修复面积453.49公顷。

如今在厦门,推窗望绿、行路见荫、移步异景。绿色,已经成为美丽厦门的底色。近年来,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不断提升公园绿地品质,让公园绿地不仅“养眼”,还更加“养脚”“养心”。

漫步在空中,穿梭在林中,近看缤纷多彩的绿化景观,俯瞰山海湖岛城交融的鹭岛美景……2020年初,全长约23公里、串联起“八山三水”的厦门山海健康步道建成开放,成为市民游客乐享绿色生活的重要打卡地。

精细降碳

让“清新的蓝”常在

市民是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参与者、贡献者。

早上7点多,家住湖里区吕岭社区的林海彬,拎着两袋垃圾走到投放点,一袋厨余垃圾放进绿色垃圾桶,一袋其他垃圾放进橙黄色垃圾桶。红橙蓝绿四色垃圾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们的文明素养,更承载着这座城市对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孜孜追求。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市民分类出来的其他垃圾,将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垃圾焚烧发电是能源再利用的有效举措,每焚烧一吨垃圾就可以发电约400度、节约标煤约227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公斤。目前,我市5座投入使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的发电量约为5.8亿度,可供大约1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积极贡献厦门力量。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通过推进大气精准治理,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深化扬尘治理等,我市全力守护“厦门蓝”。2018年至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从第七到并列第四,排名持续提升。2021年1-4月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并列第一。

在谋划空气质量提升工作的同时,我市正抓紧开展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构建我市碳排放达峰行动工作体系,突出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关键作用,统筹谋划一批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今年8月25日全国第9个低碳日上,我市发布了《厦门市低碳工业园区验收技术规范(试行)》等系列技术规范,填补了厦门市乃至福建省低碳示范区建设评价体系的空白。

精雕细琢筑造宜居家园,匠心独运铸就品质生活。如今的厦门,金山与青山共存,产业与乡愁同在,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习主席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厦门将持续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让“清澈的水”“清新的蓝”“怡人的绿”“醉人的美”成为厦门恒久的骄傲,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厦门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