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5周年,再看香港回归历程中的几件事

未知 2022-07-01 11:56

回归25周年,再看香港回归历程中的几件事 

香港回归25周年,街头巷尾都呈现大大小小的国旗与区旗,还有庆祝的标语。香港回归留念日的节日气氛历来都没有这样热烈过。信任这与许多人认为25周年是中心许诺香港的“一国两制”“50年不变”的中心点,所以值得特别庆祝有关。

也有人以这是“上半场”的完结、“下半场”的开端,来突出这次留念活动的特别含义。背面隐约的理由,当然亦有欢送香港曩昔动摇不安、嘈嘈吵吵的十多二十年,迎接未来新篇章的含意,“新篇章”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工”标语。经过2019年的“黑暴”作业,香港随即又堕入近三年的新冠病毒防疫抗疫作业,大家趁这日子高兴、放松一下也是能够理解的。

而内地的朋友重视的要点及视点则彻底不一样。大约从2014年的所谓“占中”作业到2019年的“黑暴”作业,内地人对香港的形象及感情呈现了颠覆性的改动——从前他们对香港普遍抱有一种夸姣的感觉,就如同与他们一同成长的广东歌和电视剧;而现在不仅没有了从前的那种亲切和夸姣的形象,反而由于香港呈现了一些污蔑、排挤内地人的声音及行为,使得两地人的关系彻底翻倒过来。对我来说,这是25年来最大的遗憾。2019年“反修例运动”最后演变成街头暴乱和线上线下的各种恐惧行为,闪现了无人能预见的香港的另一面。值此回归留念活动,大家也应好好反思,回归后的香港终究呈现了什么问题,在回归后的25年里,咱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件复杂的作业。但在一个国家内一起存在两种准则,并不是史前无例的新事物。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万历15年》(商务书局版) 的附录中,就列出中外从前呈现的一国两制的四个例子,包含:荷兰一国下,多个城市的不同准则;英国国内共存的两个法令体系;美国内战之前,南北的两个不同的经济体系;及我国在辽代的时分,对游牧民族地区及南边农耕地区采纳的不同的税制。这些例子尽管与香港的状况不甚相同,但其性质也有大致相似的当地。

25年来,其实也应该包含回归前的15年,要总结这40多年来咱们在处理香港问题上的得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我想挑几件我亲历的往事和大家讨论一下。

“能不变就不变”,但仍是大变了

在处理香港问题的关键时刻,姬鹏飞主任接替了长时间领导香港业务的廖承志,由他主持这方面的作业直到1997年的交接。姬鹏飞主任对香港的过渡组织有一句名言,便是:“能不变就不变” 。中心其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便是怎么在这样一个大变局中,坚持香港社会的安稳。

我其时就此大原则写了一些定见并上交,后来才知道,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秘书处将它作为内部定见,发给了起草委员参考。但我万万没有充分意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及影响,“不变”的程度,能走到什么样的极限。一个例子便是1997年7月1日的特区政府班子,除了特首董建华、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之外,之前英治时期的一切官员,包含显着有英国军情六局布景的人,都悉数留任。我信任这对英国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意外。如果不是英国人坚持由一个英国人出任的律政司司长做到最后一天,或许本来的律政司司长也会留任。

1997年后的香港不止“马照跑、舞照跳” ,整个政府架构及人事基本上也没有改动,“超额完成”了姬鹏飞主任的“能不变就不变” 的指示 。但咱们忘记了这些架构下的柱石,即人事的产生方法,却彻底改动了,这便是推举政治的引入。香港的最高领导人,即从前的英国总督,到回归后的行政长官,以及立法机关的成员,都由委任变成了以推举产生。这是构成香港日后高度政治化、社会撕裂的仅有最大原因。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香港本来是一个重经济、少谈政治的社会,在回归后会变成一个高度政治化、割裂的社会。

对引入推举政治,其时香港的一些商界人士是有保留的。但英国人以其惯常的撤退前的做法,上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大力推动推举政治,故此,这样的不同定见也鲜有在公共场所发表。其时北京正处于改革开放、向西方看的大气候中,不少人也认为推举是理所当然的事。对推举政治缺少了解,是回归前后构成香港管治困难、社会动荡的一大原因,尽管中心在引入进程中已采纳了稳重的态度。去年中心出手,大幅度修改了香港的推举方法,将状况管控下来,但推举政治在香港政治生态中应扮演什么样的人物,应怎样管控好其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仍是一个有待深究及处理的问题。

“干涉仍是不干涉?”,仍是要干涉

自从所谓的“香港问题”呈现后(咱们不叫“香港‘前途’问题” ,由于香港的前途——回归我国,历来就不是问题。) ,“干涉”, 即中心介入香港业务,就变成一个十分敏感的名词。有关这问题的考虑,也紧紧扣在中心制定对港方针的每一个环节中。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特别布景下,为回应港人的忧虑及顾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的说法以安靖民意。回归后,中心对香港业务,也有“不管便是管好” 这样超逸的说法。在2003年呈现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的游行后,中心的有关说法呈现调整,变成了“不干涉,但有所作为” 。中心开端意识到对香港业务,仍是需要有所动作的。2019年的“黑暴”作业后,中心大力出手替香港制定了国家安全法,修改了推举方法,完善了推举准则。这能够说是一反常态,大力干涉了香港的业务,而其中理由也是清楚明了的。要反对的人会继续反对,但绝大多数的香港人都接受中心这些行动,明白了在2019年呈现的状况,只能由中心出手才干处理,才干使香港恢复安靖的局势。

其实这样的状况,早就在邓小平同志的预见之内。他在1983年谈到这一问题时就说:“……再一个是有些人忧虑干涉。不能笼统地忧虑干涉,有些干涉是必要的。要看这些干涉是有利于香港人的利益,有利于香港的昌盛和安稳,仍是损害香港人的利益,损害香港的昌盛和安稳。……有秩序地度过五十年。这我是有信心的。但切不要认为没有损坏力气。这种损坏力气或许来自这个方面,也或许来自那个方面。如果发生动乱,中心政府就要加以干涉。由乱变治,这样的干涉应该欢迎仍是应该回绝?应该欢迎。所以事物都要加以具体分析。”他继续说:“一个是怕变,一个是怕干涉,还怕什么?有人说怕乱。乱就得干涉,不只中心政府要干涉,香港人也要干涉。总会有人捣乱的,但决不要使他们成气候。”

在“一国两制”之下,中心在香港的治理上,历来就有相当的人物、权利和职责。中心插不插手,干不干涉,只取决于是否需要,对香港有没有优点。曩昔两年中心的动作也不是没有先例的。回归后不久呈现的有关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争议,中心就自动解说了《基本法》的有关条文,纠正了香港终审法院的错误判定,使香港避免了一个灾难性的成果,其时社会上也呈现了很大的争议,特别是来自法令界的人士。经过20多年来环绕干涉仍是不干涉问题的羁绊和瓜葛,我衷心希望香港人能够对中心在香港业务上的人物有一个更为沉着和活跃的了解。

50年不变,但50年不是一个“期限”

香港这次庆祝回归祖国25周年,许多人认为是“50年不变”这一许诺的中心点,因而具有特别含义,应该庆祝一番。也有人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田飞龙老师,提出了“上半场”与“下半场”的讲法,为香港的“一国两制” 的生命定下“完结期”,似乎依据这一逻辑,2047年香港的“一国两制”就要闭幕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作业委员会主任、基本法委员会主任沈春耀在不久前的“‘一国两制’方针的发展与未来”研讨会上标明:“‘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已经走过了25年,留念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25周年,人们回顾历史自然会想到今日、想到未来、想到再过25年会怎么样。实际上,‘50年’仅仅一个形象的讲法,50年后也不会变,‘前50年是不能变,50年之后是不需要变’,只需咱们始终坚信‘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继续地、充分地闪现出来,‘一国两制’就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共同的优越性。”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3月份时也曾说:“50年不变”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不是一个数字。

这些说法都指出“50年不变”的许诺,并不是使2047年成为“一国两制”的“完结期”。

邓小平同志当年也曾多次清晰回应这一问题。其时他说:“为了实现咱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已然这样,怎么会改动对香港的方针呢?实际上,五十年仅仅一个形象的讲法,五十年后也不会变。前五十年是不能变,五十年之后是不需要变。”

夏主任与沈主任在差不多40年后复述了邓小平的话。只需“一国两制” 从实践经验、实践效果上标明它是成功的、有用的、得人心的,“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继续地、充分地闪现出来,“一国两制”工作就一定会行稳致远。这便是官方长时间对“50年不变许诺”的说法,但看来这并没有处理一些人的困惑。

首先,这“50年”是怎样来的呢?

英国人在1979年向我方提出香港问题时,咱们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据我的了解,国家其时刚从“文革”冲击中恢复过来,正准备推广改革开放这一严重国策,“香港问题”并没有被列入急需处理的问题,由于我国早就宣告不承认一切与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触及香港的三条不平等条约自然也包含在内。故此,在咱们的眼中,1997年并非什么“条约约满的日期”。但在英方不断的解说及游说下,咱们不能不面临这个问题。

1985年,中英在北京交流《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批准书》;时任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前右二)和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前左二)在证书上签字。

英方本来对香港问题的商洽策略,是“以主权换治权”,即英国以同意交回香港岛与九龙半岛的主权(他们认为按条约,这是已割让给他们的当地),交流保持对整个香港,包含新九龙(即边界街以北) 及新界的管治权。限期其时有25年、30年的不同说法。这在现在看来十分天真和荒谬,但其时英方认为我国正在尽力发展经济,恢复社会秩序,香港对我国十分重要,我方不或许在没有英国这一要素下,保持香港的昌盛与安稳。依据英国政府的内部部署,本来是要在1997年之前的25年,即1972年,就要向我国提出香港问题。但1972年时我国的政局仍未安稳和明朗,因而英方一直拖到1979年才由总督麦理浩向北京提出。

显然英国彻底误判了我国,在这样的布景下,邓小平同志大方地提出“确保50年不变” ,化解了这个问题,可谓是神来之笔。

现在,由于同样的理由,2047这个时间点替代了从前的1997,再次成为香港社会不安的要素。这是许多人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没有想到来得这样快的一个问题。

依据官方的说法,“前五十年是不能变,五十年之后是不需要变” ,而许多人认为“一国两制”方针,再过25年后,“不变”的许诺会完毕,“不变” 的许诺会失去对国际的确保,如没有弥补的动作,也失去《基本法》内的确保。香港人(及一些与香港有关的外人)忧虑的根本问题,也正是忧虑“一国两制”在2047年后,会自动呈现失去一些确保的状况。因而,我认为香港今年庆祝回归留念,不应与“50年”“半场”扯上关系——曩昔的25年不是上半场,未来的25年也不是下半场——这些没有现实依据的说法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人对香港一国两制的信心,构成不必要的焦虑和社会不安的要素。

“一国两制”这方针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在2019年头,习主席还提出要研讨“一国两制”的台湾计划。“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国家一个长远的战略设想。对港澳来说,是延续了本来对港澳问题的“长时间打算、充分利用” 的基本方针。面临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长时间保持香港、澳门,及台湾的经济及社会准则,生活方式不变,作为国家的一个缓冲区、弥补地带,有其特别的含义及效果。关于这样的战略思维咱们怎么作出一个清晰、长远、安稳的表述,是咱们面临的又一次挑战。说到底,这仍是个信心的问题。

“两制”,历来不是问题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一国两制”是一个充满对立的概念,要“两制”之间共存、谐和、互动、合作,是很难的事,“两制”的抵触是必然的。背面的理由是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香港是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两制”的差别,会在许多具体方针问题上构成敌对。如细心回顾曩昔25年的经验,进程中呈现的问题尽管不少,但当咱们具体分析每个案例,就会看到其成因彻底都不是出于“两制”的抵触。或许以更精确的说法,内地与香港之间呈现的对立及问题,都与准则的差异无关。

以中心为香港立法保护国家安全一事为例,这样的法令每个国家都有,这不是一个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问题。如果将现在的国安法版本与香港回归前相关的法令作出比较,绝不比本来的法令更为严峻、苛刻。能够概括地说,香港回归以来呈现的问题源于“两制”抵触的说法是毫无事实依据的。

“一国两制”在香港落实的进程中,无论是人大释法、人大作出的各种有关的抉择、替香港订立国家安全法、修改香港的推举准则,都是国家执行自身的职权,去处理香港呈现的一些状况及问题。这并不是“两制”的抵触,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准则之间的对立,也不是国家体系与香港体系的抵触。这仅仅一些人对中心处理香港业务的做法不理解,持不同定见,或不接受的问题。将这些对立、问题、争议,提升为准则之争,纯粹是一种夸大、歪曲、煽情的炒作,亳无事实依据。中心处理香港一些状况的做法,与一个单一制的国家处理其国内的当地业务,并无两样。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如果大略归纳曩昔25年的经验,“一国两制”的实践是一种继续的尽力,不断的探索,以及许多的试验。是香港人生活在国家体系之下的习惯,是香港人扔掉其在英治的生活经验,学习生活在我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进程。这样的探索、试验和习惯未来不会倒退、不会中止,而是会在中心政府和全国同胞曩昔40年实践堆集的经验和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愈行愈远,愈来愈成熟和安稳,在各方的尽力下一同创造香港更加光明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