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

未知 2019-08-22 18:14
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

今年入夏以来尤其是出梅以来的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湖北大部分地区旱灾迅速发展,给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8月21日14时统计,出梅以来的干旱灾害已造成武汉、黄石、十堰等16个市(直管市、林区)65个县(市、区)546.08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105.58万人,其中饮水困难需救助38.0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04.58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70.9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88亿元。根据当前旱情发展及救助需求变化,按照《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省减灾委、应急管理厅决定于8月21日15时将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由Ⅳ级调整为Ⅲ级。

曾都

消防车洒水车为村民送水解渴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位于鄂北丘陵地带,是典型的“旱包子”。目前,该镇超过七成堰塘干涸,近40万亩农作物受灾。保证人畜饮水安全,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农户改种耐旱作物生产自救

送水车只能保证人畜基本饮用水,却无法解决耕地的干渴。秋收时节不等人,当地政府指导村民生产自救。在泉水寺村,地势最低、墒情最好的耕地,已经种上耐旱的绿豆和黄豆。万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灌溉能跟上,再过两三个月,这些豆类就能成熟,丰收还有希望。

在双河村,为数不多的几口堰塘,是村民们的希望。双河村三组的白代青,在移动泵站值守了一个多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水从大湖里抽到村里的堰塘,再从堰塘抽到旁边的田里。抽水时长要看湖里水位的高低,有时一天能抽三四个小时,有时只能抽两个小时。

枣阳

每户每天可抽20分钟地下水

枣阳市太平镇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在该镇东李湾村四组,村民家的小水井都已干涸,大家只能靠一口深井吃水。每次抽水后,要等地下水重新涨到原先的水位才能再抽,因此每户每天只有20分钟的抽水时间。村民隗志洋家有6口人,为了保证用水,井水大部分只能用来做饭和饮用,菜和衣服都要先在门前的堰塘洗过,再用井水清一遍。

目前,枣阳市已启动泵站414座、机井360眼,提放水36468万立方米,累计抗旱面积120万亩(次),确保全市86万亩水稻插秧复水和城区饮水安全。

王树献说,这几天正是给庄稼最后一餐水的时候,只有灌溉跟上了,秋天的丰收才有指望。

孝昌

237座泵站跨市提水缓解旱情 9500台小型潜水泵投入抗旱

今年以来,孝昌县累计降水577.3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38.3%。其中,梅雨期降水150.4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56%。而出梅至今,一直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累计降水仅57.4毫米。水文部门最新墒情监测显示,孝昌县大部地区处于中度干旱状态。

截至8月12日,孝昌县作物受旱面积达20余万亩,成灾9.8万亩,绝收1.2万亩。大面积受旱区集中在白沙镇、花西乡、季店乡等8个乡镇。其中花西乡16个村1.23万人、1100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孝昌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蒋志刚介绍,今年该县共有小型潜水泵9500台投入抗旱。水源主要来自两座水库,一座是隶属随州市的徐家河水库,一座是孝感市的芳畈水库。

记者采访当天,观音岩水库高输水闸开闸放水。在保障居民饮用水的情况下,按照4立方米/秒的流量,连续15天可灌溉小悟、小河、周巷、陡山片区中稻面积19200亩,加上8月1日芳畈水库开闸的水量,基本可保障秋收前农田灌溉。

据统计,截至8月15日,全省共投入机电井1.69万眼、泵站8776处、机动抗旱设备13.6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862辆,投入抗旱资金3.3亿元,抗旱浇灌面积466.9万亩,临时解决了6.69万人、1.19万头大牲口的饮水困难。目前,湖北正在争取中央抗旱救灾补助资金,拟下拨省级抗旱资金5000万元、救灾资金100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工作。据湖北省气象局消息,27日前后,预计湖北将有较大范围降雨过程,届时高温会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大部地区降雨量达不到透墒雨(日降雨量30毫米以上)标准,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