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废除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

未知 2019-10-18 16:35
晚清废除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





一、晚清科举制改革小史
近代以来,随着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各种各样的新武器、新观念、新思潮传入了中国,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挑战。作为传统社会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的科举制自然也受到了冲击。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对此并非没有反应,他们设想了多种改革方案,但都一一失败了。

洋务运动时期(大致是19世纪60-80年代)就有冯桂芬、张佩纶、郑观应等人提出了改革方案。他们的着眼点大都在变革武举上,认为应该改革武举,培养军事人才,提出要“改弓刀石而用洋枪,改写五经而试‘算学、兵书’”。遗憾的是,他们的有关武举的改革方案都没有被清政府所接受。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上疏建议废科举广学校,为清廷采纳,并命令自1906年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余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


废除科举制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小到个人,大到整个教育体系、社会。

汪曾祺先生曾在他的短篇小说《徙》中塑造了主人公高北溟这样一个人物。高北溟早年刻苦攻读,想由科举求得功名。可在他中秀才的第二年,科举就被废除。他只好改读师范,师范毕业以后在小学、初中任教。后来他有了女儿高雪,高雪想上大学但薪资微薄的父亲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她最后只能在小县城中忧郁早逝。高北溟也因女儿的死大受刺激,不久之后也离开了人世。高北溟的人生是带着悲剧色彩的,但这其实只是科举制废除下人们生活受到影响的一个侧影。

汪先生在这篇小说中还直白地写道:“废科举,兴学校,这个小县城里增添了几个疯子。有人投河跳井,有人跑到明伦堂(明伦堂是孔庙的正殿,供着至圣先师的牌位)去痛哭。就在高先生所住的东街的最东头,有一姓徐的呆子。这人不知应考了多少次,到头来还是一个白丁……自从听了科举,他又添了一宗新花样……他这样哭了纪年,一口气上不来,死在街上了。”废除科举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能适应尚可勉强过活,不能适应,下层的读书人只有死路一条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