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民生,江苏需补齐哪些短板

未知 2020-08-04 08:56
保基本民生,江苏需补齐哪些短板

 
 
 
   基本民生事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在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背景下,保障基本民生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全年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江苏省委省政府也反复强调,要“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保基本民生的攻坚战、持久战。那么,要保障基本民生,江苏还要突破哪些困境和障碍?调查显示,当前江苏基本民生领域面临的困境和短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医疗教育养老供求不均衡。医疗需求集中释放。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各大医院每天都有大量患者涌入,对医生医院构成巨大压力。居家教育诱发新矛盾。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来说,长时间居家学习带来心理压力增大等问题。居民养老遭遇新挑战。调查显示:77.4%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患有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为17.7%,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慢性病比例达85.3%。受疫情影响,用工不足问题突出,对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成为基本民生的一个难点。
 
   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增大。调查显示,今年1-5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71万人,同比减少12.98万人、下降20.07%;其中5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同比减少3.87万人、下降27.65%。苏南、苏中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分别下降31.04%、22.47%。一、二、三产同比分别下降28.55%、18.51%、20.71%,其中降幅较大的行业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分别下降30.99%、23.57%、21.93%。在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远不及往年,有的单位大幅削减校招规模,全省58.4万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可小视。
 
   基本民生物资价格上行。物价高企是基本民生保障的最大障碍。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CPI指数涨幅达4.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3.0%,猪肉价格依然处于高位。经对南京封闭管理、有固定柜台的商场集市走访发现,米面粮油等口粮价格保持稳定,但蔬菜水果生鲜价格,较之于以往总体上涨幅度较大,基本上见不到每斤1元以下的菜品,大多数在2元以上。
 
   贫困边缘人群返贫风险加大。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省标低收入人口共脱贫2548709人,如期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9年9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8万元,全省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达标出列。考虑到脱贫攻坚成果的脆弱性与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影响,造成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刚需增加,家庭经济收益和务工收入减少,切实做好贫困边缘等重点人群监测,提高对贫困的“抵抗力”,防止发生新增和返贫现象尤为重要。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的民生保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基本民生的工作抓好抓实,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创造江苏人民群众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
 
   有效保障脆弱人群的基本生活。把失业人员、低保人口、残障人士、失智老人、优抚对象等,作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点对象;构建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脆弱人群、困难人口的基本民生不受影响;全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四道医疗保障制度和一站式结算平台,将低收入人口住院合规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同时,对困难群众数量、困难面以及困难程度实施动态监测,运用系统数据比对等功能,将社会救助政策向低收入人口拓展,切实兜住基本民生底线,做到应保尽保。
 
   积极维护基本民生物资量足价稳。基本民生保障的主要对象大多增收能力差、收入低,恩格尔系数较高,衣食住行在家庭支出中较大。要优化农副产品供给结构,扩大农副产品供给总量;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及时投放储备物资平抑市场价格波动;降低商城、菜场、集市等与基本民生相关营业场所国有资产租金以降低基本民生物价;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适当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收官任务。根据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地区、人员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对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继续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对已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注重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对已脱贫低收入人口,保持产业就业、扶贫小额信贷、“三保障”等政策稳定;对特殊困难群体,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政策,防止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再次返贫。全面落实因疫返贫致贫人口“一对一”帮扶举措,组织市县对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项目开展“回头看”,对因疫情影响集体收入不达标的,落实“包干”制度。有效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村”转变,形成“强村+富民”的长效发展机制,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更亮。
 
   全力营造就业多元支持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要打造农民工就业的南北共保机制,考虑到苏南地区制造业发达,有强大的用工需求,可协调苏北劳动力直接对接苏南用工企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返还学费、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投身农村;发挥互联网优势,鼓励毕业生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投入到新兴经济业态;把稳定中小微企业作为保就业主战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税费成本、制度成本与租金成本。
 
   不断优化保基本民生资金结构。把保障脆弱群体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出,放在优先保障位置,想方设法确保财政资金只增不减;按规定提前下达、及时拨付各项民生资金,对中央财政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要尽快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发挥省级财政调节作用,适度加大对财力薄弱、困难地区的支持,重点向困难人口多、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压力大的苏北地区倾斜;县级以下财政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精准做好基本民生支出经费安排。各级政府建立保基本民生支出专项资金,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保障缺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