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腿养蜂人引领村民走出“甜蜜”脱贫路

未知 2020-09-16 14:50
独腿养蜂人引领村民走出“甜蜜”脱贫路




  9月16日“为了确保蜜蜂秋繁正常,越冬平稳以及春繁顺利,要定期灭虫。”16日,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一家绿荫遮掩的农家小院里,52岁的独腿养蜂人顾永久一边向村民讲解养蜂知识,一边打开蜂箱的盖子,抽出一块爬满了蜜蜂的蜂巢,轻轻地把专治巢虫的巢虫清木片投放到蜂巢上。

  正是这些小小的蜜蜂,让顾永久有了一份自己的“甜蜜”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村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甜蜜路”。


  20多年前,在外打工的顾永久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左腿。2002年,他回到家乡。凭着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诚心诚意,顾永久被绵阳市游仙区残疾人联合会聘请为残疾人专职干事。

  “盐泉镇山林资源丰富、环境优良、蜜源丰富、盛花期长,非常适合养殖蜜蜂。”2012年,顾永久偶然间接触到一位蜂农,在交流中,他对蜜蜂养殖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进行蜜蜂养殖。


  挑蜂种、筛选养殖场所、获取蜂群……顾永久向蜂农购买了1箱蜜蜂,又陆续向其他养殖户购买了4箱。他从“零”基础开始养蜂,翻阅了不少关于蜜蜂养殖技术的书本和杂志,一边研究,一边实践。

  “蜜蜂需要的是干净的环境和细心的养护。”养蜂之路不平坦,但顾永久慢慢找到了养殖成功的窍门。顾永久的蜂场里的蜂箱很独特,两个一组,背靠背,顾永久说,这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蜜蜂越冬。整个庭院中,每组蜂箱有序排开,间隔2米。庭院中还进行了功能分区,有储藏室,取蜜区、灌装区、蜜蜂采水区。为了帮助蜜蜂回家,他还特意在蜂箱上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不同的标记来帮助蜜蜂辨别。

  凭着细心与耐心,2013年,顾永久的养蜂事业爬上了“新台阶”:他的5箱蜜蜂培育成了20箱,当年蜂蜜销售额达2万余元。一年一个台阶,顾永久的流水账本上记载着:2014年繁育40多群蜜蜂,产蜜400多公斤;2015年繁育60多群蜜蜂,产蜜500多公斤……8年来,他不断学习和探索,从一个养蜂“门外汉”渐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

  2015年,顾永久用养蜂赚来的钱对蜂场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以更加标准、科学的养殖方式繁育蜜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他已改造庭院600余平方米,硬化面积400平方米。随着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顾永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由于养殖过程注重环境保护,蜂蜜质量较高,顾永久的蜂场获得了“无公害食品认证”资格证书。

  目前,顾永久已繁育蜜蜂150余箱(约300余万只蜜蜂),年产蜂蜜达1000公斤,年产值达10万余元。顾永久靠着养蜂发家致富了,可村里还有贫困村民因找不到致富门路,只能靠几亩田和政府救济维生。看到这些,顾永久决心利用自己养蜂的资源和技术带领贫困户脱贫。

  2019年1月,顾永久成立了中蜂养殖合作社,吸纳社员70余户,培育统一蜂群品种,统一养殖技术,组织专人集中采收,统一销售产品,以利益共享的经营方式,从事蜜蜂养殖。目前,全社养殖蜜蜂2000余箱,年产天然成熟的原生态土蜂蜜达16000斤,年产值达80余万元,为养蜂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77岁的残疾人贫困户顾大同是顾永久的帮扶对象之一。看着家里一排排蜂箱整齐排列着,蜂箱间不时有蜜蜂嗡嗡飞舞,顾大同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很感激顾永久对我进行技术指导,如今每年都有额外收入。”顾大同家里目前有18个蜂箱,一年能增加5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

  乘着产业扶贫的东风,2020年,盐泉镇里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养起了蜜蜂,顾永久和村民们都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广,生活也将如蜂蜜一样越来越甜蜜。(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