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篮球潜力小将放弃CBA

未知 2020-07-05 11:36
多名篮球潜力小将放弃CBA


CBA联赛仍在停摆,何时能够恢复重启,甚至于本赛季剩余比赛还能否顺利重启,暂时都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消息。不过,虽然比赛没法打,但随着暑期的临近,有些事情还是得照常运行,比如年轻球员的晋升和入学。以往,对于向往职业篮球的小球员来说,提前进入青训系统,就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职业篮球领域。因此,绝大部分年轻球员都会舍弃走业余篮球路线的CUBA,加入CBA各大俱乐部所属的青年队,以便更早接触职业队,增加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几率。
但在近期,多地纷纷传出消息,多名颇具名气的篮球潜力小将都选择了放弃加入CBA俱乐部青年队的机会,转而以篮球特招生的名义入读大学,像吉林省实验中学的李苑鑫加盟北大,沈阳二中的李虎翼加入太原理工,山东青训出身的马鑫鑫加盟湖北理工……这些优秀苗子其实早就接到了青训梯队的加盟邀请,现在却都选择转身加盟CUBA联赛,青训真的不香了吗?
篮球青训体系为何会走向没落?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僵化而保守的体工队模式逐渐变得无法满足职业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因此,大部分地方体育局慢慢开始放弃体工队模式,转而和CBA球队或当地体校进行合作,共建青训队伍,平时主打职业联赛,当有全运会或其他国家比赛任务时,也可以从中抽调球员参加。这样既能扩大篮球人才的培养范围,也可以减少地方体育局的负担,在国内做得较为有名气的青训体系有辽宁、山东、浙江等,它们都是CBA球队与体育局共建的优秀典范。
 
 
其次,参加篮球青训的回报率越来越低,很多家长都开始选择其他途径培养孩子。很多家长送孩子参加青训,就是奔着未来可以进入职业篮球联赛,开创一番体育事业,顺便获取高额回报这个目的而去的。但是,因为国内体制等方面的因素,CBA本土球员的流动性非常小,淘汰率又低,很多球队或无奈或被迫地养着很多一个赛季都难得出场几次的边缘球员。这样既增加了俱乐部的负担,也阻碍了后面球员的晋升通道,随便耽误一两年,对于吃青春饭的职业球员来说,影响的可能就是整个职业生涯。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很多有条件的家长逐渐把目光转向校园和国外,不再执着于青训这个单一的培养渠道,慢慢就形成了分流效应,优秀篮球苗子的流失越多,青训的名声和影响力就下降越厉害,走向没落就成为了必然。
校园篮球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自下而上的体教结合
 
CBA联赛成立于1995年,而CUBA联赛则是1998年正式建立的,两大联赛共同并行20多年,但至今在CBA里打出了名堂的CUBA球员却是屈指可数,真正意义上取得成功的也就辽宁中锋韩德君、新疆后卫曾令旭等寥寥数人,由此可见两大篮球体系之间的隔阂有多深!再加上CUBA赛场是禁止职业球员参加的,所以,很多校园球队的教练对于和职业俱乐部的交流比较反感和提防,总认为好苗子会被对手挖走。此外,篮协还有规定,参加过U系列国青系列赛事的球员,将无法再参加校园赛事,直接斩断了校园篮球和准职业篮球的沟通流通渠道,慢慢地两大人才培养体系之间就产生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
 
 
 
第三点,校园篮球自发开启了体教结合的改革,不断提升训练水平和球员能力。按照惯例,一个领域的改革基本都是从上往下推行的,上层制定方针和政策,下层则按照既定的方向指引逐步进行调整和改正。但校园篮球进行体教融合却是自下而上进行了的一种试验。具体做法就是,部分学校开始允许青训队将一些青少年球员的学籍挂靠在校篮球队里,这样不仅能偷师青训队员专业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也能进一步增强校篮球队的内部竞争意识,带动校园篮球的迅猛崛起。毕竟校园篮球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球员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和亮眼的学历证书,帮助他们获得篮球之外的第二项谋生技能。
由于牵涉到诸多因素,所以想要全面实行体教融合并轨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改革。如果校园篮球的这种尝试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培养出来的篮球人才逐年增多,向职业篮球输送的新血越来越好,那么必然也会大大加速体教融合的改革步伐。
为何体教结合发展如此艰难?篮球发展的路线之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