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绝不能走西方之路⑦:去职业化≠回到从前

网络整理 2021-04-06 13:28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梁熙明

去职业化,是因为职业化在中国彻底失败了,而且中国足球当下的职业化,实际只是各种不同进场分羹势力的博弈。正如这次苏宁,一旦他们发现没有好处,就会毫不犹豫弃中国足球而去,这对中国足球造成的伤害,不管是“真职业化”还是“伪职业化”,都是无法弥补的。

很多人一听去职业化就一蹦三尺高,但去职业化,绝不意味着彻底回到从前,如同陈一冰曾经的牢骚,重回体工大队死工资,那样也是绝无出路的,中国足球正因为曾经陷在那样的绝境中,才痛苦地主动要求改革。

20190122170709729.jpg!wap.jpg

即使去职业化,一些职业足球的基本特征,国际足坛的通行法则,依然可以保留——主客场、转会、外援,这些元素被长期证明是盘活足球、提高竞技水平的必然。但是,很长时间这些是中国足球高不可攀的困难。

今天的小球迷无法想象,曾经很长时间,中国足球连最基本的主客场都做不到。一方面,中国曾经退出国际足联,世界杯亚洲杯统统不打,与国际不接轨,没有踢主客场的必要;另一方面,正因为长期不打主客场,对主客场的特殊性缺乏认知,对主客场竞技水平的落差,以及临场不同战术运用缺乏了解,改革开放后国家队重新征战世界杯,这方面吃过大亏。

那为什么不改?不是我们不想改,是因为国情不允许!

欧洲小国林立,很多小国从南到北,最多几小时路程,打主客场先天便利。

中国太大了!都是北京时间,北上广晚上八九点,都快上床了,新疆人晚饭都还没吃,太阳还没落山呢!

央视报一次全国气象得播上半天,哪像有些国家,一句“今日无雨”就够打发了?

a0f1c5b96f3c4614ba4cf7a4609e6aaf.jpeg

今天全国人民已经享受到高铁和飞行的便利,但在专业体制年代,国内基建还很不发达,交通不便,车船票非常紧张,飞机航班航线又贵又少,一支专业足球队,全年经费拢共才多少?全用来买机票也不够呵!

坐不起飞机,车船票又很难买,主客场自然难以推行。试想,很多老球迷童年记忆中的绿皮车,从上海坐到北京至少一宿,再远一点,上海到沈阳,得一天一夜。那请问,如果广东队北上辽宁队的客场,从广州,绿皮车到沈阳至少得两三天,打完比赛再回广州,一来一去就得一星期,7天里有6天在火车上吭哧吭哧,这不折腾人吗?

这样的主客场,如此舟车劳顿,你让球员还怎么发挥水平?让球队还怎么进行正常训练?

所以在当时,有这样的呼声:要推行主客场,全国联赛要缩编,至少进行分区,尽量减少球队在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

1983年全国甲级联赛,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大改革,16支甲级队分南北两大区,每区8队,实行主客场。

北区8队:天津、北京、八一、辽宁、吉林、北京部队、河北、天津二队、沈阳部队;南区8队:广东、山东、上海、南京部队、四川、昆明部队、湖北、安徽。这样,大部分的主客场奔波,还比较能接受。

而且这个南北分区,全国八大足球重点,京津军辽,沪粤鲁鄂,每区4个,实力分布比较均衡。

但是,分区制试行一年后取消了。除了车船票依然非常紧张,成为各队严重负担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src=http___dingyue.ws.126.net_w5lH39xB39EQB3EX6E=5dchy0tpFvVPEmBNVfeyhb5Hyc1501588566751compressflag.jpg&refer=http___dingyue.ws.126.jpeg

当时,全国联赛中有相当数量的部队足球队,解放军是中国足坛的一面旗帜,很多部队足球队都曾是全国联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八一队、北京部队、沈阳部队、南京部队、昆明部队、广州部队、空军队,都曾经是甲级队,主客场对他们似乎没有意义,每年全国甲级联赛,16支甲级队有六七支解放军的部队足球队,将近一半,怎么安排主客场?

除了解放军,还有行业体协,比如火车头(铁路系统)、煤矿队、水电队、前卫体协(公安系统)、银鹰体协(银行系统),这些行业遍布全国,走到哪儿都有自家招待所,招待的都是自己人,好吃好喝,待遇比外面不知道强多少,非常吸引从专业队退下来的运动员。这些行业体协队,可谓“主场遍中国”,走到哪儿都是主场,也可以说哪儿都不是主场,那么他们的主场该算哪儿?如果分区,他们该分进哪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