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超级补丁”堵住U23漏洞

未知 2019-06-18 18:22


足协“超级补丁”堵住U23漏洞 


中国足协正式下发文件,中超从第16轮开始政策方面做出微调。特殊情况除外,每场比赛每队必须保证有U-23球员在场,彻底堵上了此前不少球队糊弄政策的漏洞。而外援报4上3,则让各队主帅的排兵布阵相对从容,也不会造成各队外援资源的“浪费”,第4外援不再成为看客,有可能成为奇兵。

 

文俊杰曾开场55秒被换下,刷新中超被换下最快纪录

 

 

U-23球员政策终极补丁,糊弄或成历史

 

从2017赛季开始实施U-23球员新政以来,尽管政策越来越严苛,从18人名单必须有2名U-23球员、且保证1人首发;到首发1人,全场登场3人次。但此前的多版U-23球员政策均存在明显的漏洞,开场秒换首发U-23球员,比赛临近结束走马观花换人完成任务,这些糊弄的现象都出现了,并且是普遍现象。

中国足协实施U-23球员政策的目的是为何?原意就是敦促各队重视对年轻球员的培养,但这个政策实施2年半以来,各种糊弄政策的现象还层出不穷。前2个赛季,各队还不敢“放肆”,开场就秒换首发U-23球员,而本赛季,开场2分钟、3分钟撤下首发U-23球员已经成为常态,甚至刚刚过去的第13轮,天海不到1分钟就撤下首发U-23球员。

 

杨国元在建业数次首发,但很好几场没超过3分钟就被换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直是中国足球的普遍现象,全场比赛每队始终需要保持有U-23球员在场,一定程度上是这个政策的终极补丁。之前糊弄政策的球队,接下来将成为政策的绝对“受害者”,但这也是咎由自取。

自U-23球员政策实施以来,不少球队只会临时抱佛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仅使用符合当年年龄限制的U-23球员,以等待这项政策未来取消。不过也有不少球队,选择了提前培养,95年龄段球员还能享受政策红利之时,已经开始培养97、98年龄段的小将,足协将政策打上终极补丁后,这些球队长远的打算显然就会受益。

 

外援政策调整,拒绝资源浪费

 

尽管外援政策的调整,并非此前传闻的重新恢复“登场3+1的名额”,仅仅是改为每场比赛,同时在场的外援人数不得超过3人。

外援政策收紧以来,只能注册4名外援,已经让包括韩国球员在内的亚洲球员,绝大部分从中超逃离,各队当年花大价钱引进的外援,以白菜价离队,俱乐部经济上的损失无处吐槽。

而从2018赛季开始实施的“注4上3”的外援政策,则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中超所有球队都注册了4名外援,不过每场比赛都有1名外援在看台观看,连替补席都无法进入。第4外援往往会成为球队鸡肋的角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各队的第4外援,一个赛季下来出场机会寥寥。

而政策调整后,至少各队的第4外援不会在看台观看,可以进入替补席,一旦场上出现意外,甚至有可能领命登场,让第4外援的价值得到体现。对于配置了4名实力相差无几外援的球队来说,每场比赛的调整空间更大。

 

各队主帅松口气,面困境终可调整

 

首发1名U-23球员,全场登场不少于3名U-23球员,旧规定导致绝大部分球队,将全场3个换人名额中的2个,留到了最后时刻完成“足协的任务”。对于大部分球队主帅来说,3个换人名额,只有其中1个能用于改变场上局面,而唯一可以调整的换人名额,还无法使用外援。

政策调整为场上始终保持1名U-23球员在场,加上外援同时在场人数不得超过3人,意味着各队主帅调整的空间变大。领先、落后、处于僵局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根据场上情况,用换人改变场上的技战术打法,而不像此前只能眼睁睁看着球队被动挨打,却只能干瞪眼,而且这个换人还可以用外援换外援,改变场上局面的几率大大增加。

浪费换人名额的现象,以及将换人名额留在比赛结束前,紧急更换U-23球员登场的现象未来将被杜绝。从第16轮开始,各队主帅的临场调度能力将能得到展现,即便首发排兵布阵出现瑕疵,还有可调整的余地。

而且两项政策修改后,坚决支持和糊弄U-23球员政策的球队将变得相对“公平”,同样的政策,有球队执行,而建业、富力、天海、大连、重庆等队用开场秒换、终场前疯狂补换U-23球员来“规避”,让U-23球员政策形同虚设。全场始终要有U-23球员在场,则逼迫糊弄的球队,未来必须加强对年轻球员的培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