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还走在烧钱的不归路

未知 2019-04-24 14:20

中国足球还走在烧钱的不归路


2013年11月4日,天体。

内向的南美球星,进球后脱掉红色的球衣,雪白的无袖T恤,两行黑字整整齐齐——无论我身在何方,你们都在我心里;T恤的后背上,是两个大字——感谢。

这是一次事先计划好的告别。

达里奥-孔卡,这个略显内向腼腆的恒大中场核心,在撑完2年半的天价合同后,以这种有情有意又坚决离开的方式,淋漓尽致的展露了他外柔内刚的心境。

矛盾,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可控范围内肆意徜徉。

这是孔卡在中超的第一次告别,此时,距离他第二次离开中超,还有3年,距离他离开职业赛场,还有6年。

 

这些年孔卡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和中超告别,而这一次他告别了自己的足球生涯。

 

 

孔卡之于中国足球:不是转折点,是里程碑

 

2011年的中国足球,日子过得实在不太好。

年初的亚洲杯,国家队亚洲杯踢得一塌糊涂。刚刚经历反赌扫黑的中超联赛,正是大环境的最低谷,刮骨疗毒后,仅仅一息尚存,气息奄奄。

实力低下、口碑糟糕、影响力欠奉、运营不规范等等问题一箩筐。别说在国际间,就是在国内,中超的影响力也跌破历史底线,曾遭央视弃播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孔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顶着巴甲MVP的光环,驾临天河。

 

 

豪无疑问,孔卡优秀的个人能力,对提升恒大队的实力起了很大作用。而孔卡个人的影响力,特别是那张被后来媒体津津乐道的N个0的支票,让中超的影响力,在南美以几何倍的速度飙升。也提升了中超在南美的关注度。

贫瘠的中国足球,在联赛层面,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吸引世界的目光。恒大老板许家印,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把中超推到了世界的面前。

彼时的孔卡,就像黑暗中点亮的一束光,帮助中国联赛从煤油灯时代直接变LED照明。

很快,这股烧钱风波,以光速蔓延,仅仅1个赛季,就直接越过了“村村通”,变成了“户户通”。16支中超俱乐部,你追我赶,在“用钱生砸大牌”的路上越跑越远。

 

孔卡的到来标志着金元中超的开启

 

 

虚假繁荣影响深远 “退烧”路漫漫

 

孔卡之后,在欧洲效力的大牌球员来华踢球成了一种新风尚,甚至中国的二级联赛都能吸引巴甲MVP级别的选手加盟。

这种风气在南美尤其盛行,从拉维奇、特维斯、马斯切拉诺到奥斯卡、胡尔克、塔尔德利、吉尔、帕托、奥古斯托、保利尼奥等等功成名就的球星,全部来华试水。

鼎盛时期,这些南美国脚、前国脚能组一支不带门将的首发还带替补,就连金球奖二人转的之一的梅西,也被中国的一位土豪老板毫不掩饰的直言“给他报过价”。

在溢价严重的报价面前,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孔卡在中国名利双收,赚得盆满钵满。那些后来人,尽管部分因为“特思乡”或者“特内向”的缘故,在中超过的并不愉快,但更多的人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孔卡在中超的成功,让很多外援把中超当做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

 

说起留在中超的理由,有健谈的球员,还会拿“技术扶贫”做做样子,也有一些性情球员连客套话都懒得说了,面对媒体直抒胸臆——来中超,当然是为了钱!

俱乐部盲目烧钱的后果很快显现!

外援越买越多,牌子越来越大,结果就是一方面中超的知名度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却也让联赛出现严重的泡沫。这种泡沫从外援身价逐渐蔓延到国内球员身上。内外援合力推升的结果,就是运营一支球队的门槛,被越抬越高,很多俱乐部早已不堪重负。

军备竞赛的消极影响甚至扩散到了国字号,年轻球员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联赛的虚假繁荣和国字号的节节败退形成鲜明的反差。以前锋线为例,和联赛里大牌前锋横行不同,国家队里,郜林之后,从87年龄段、89年龄段、91年龄段、93年龄段到95年龄段,竟没有一个能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站稳主力位置的正牌中锋,老将郜林不得不苦苦支撑。

 

大牌前锋的空降,铸就了国足的锋无力。

 

从2017赛季开始,中超联赛陆续出台一系列限制烧钱的措施,另外辅以一些强制性的培养和使用年轻球员的政策。潮水般涌入转会市场的资本,带有强大的惯性,面对政策的强行急刹车,很多俱乐部被甩出车外,摔得头破血流。

烧钱之风掀起,只需要一个孔卡、一笔交易起头;扭转这种局面,则是一批俱乐部的“集体瘦身”,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至今日,中超联赛依然在“退烧”的路上摸索。

孔卡退役了,中国足球抱着“成百上亿”烧钱买来的教训继续前行。往好的方面想想,中国足球又找到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