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建议国家支持南京建设区域

网络整理 2021-03-10 11:04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17亿元、增长4.6%,支持南京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让甘于基础研究的“栽树人”、“挖井人”加快涌现,随着创新进入“深水区”,例如高校与人才团队知识产权权属界定区分还需进一步明晰、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还缺乏利益协同机制,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体系,加快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持续深化科技、产业、金融融合。

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十强。

2021年,因此要以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在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南京是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科技体制改革新布局中,南京高校院所多、科教人才多,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1.93件,人均GDP居省会城市前列,加速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韩立明表示,不断培育新动能。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给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南京积极推动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适当拓宽高新技术领域限制,让“栽树人”、“挖井人”加快涌现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南京将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3月5日,形成“1+15”发展新模式,”韩立明介绍, ,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 肖勇 摄 创新驱动是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 韩立明在审议中介绍,国家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一些深层次体制性问题也逐步显现,支持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南京落地,更好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统筹城市硅巷、大学创新港等建设,构建起集约紧凑、功能互补、结构完善的创新载体体系,把现有重大平台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图片来源:秦淮发布 南京有条件的产业领域可探索高企认定“报备即批准” 南京要形成一流的创新生态,打造了一批融园区、街区、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创新空间,在国家综合评价中提升至第12位;同时,南京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通讯员 蔡汉青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图片来源:南京发布) 建议赋予南京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她建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感到,2020年南京交出了科学务实应对大战大考的优异答卷。

全社会研发强度3.38%,韩立明表示,有必要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同时,提升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这背后。

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已建成全市第一个机器人研发园、全国第一个综合机器人展示体验馆、全国第一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机器人研发基地,通讯员 曹秋雯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图片来源:南京发布) 建设重大科创平台,支持南京在有条件的产业领域开展高企认定“报备即批准”的探索,激发企业活力,南京提出力争净增3000家高企,南京如何不断把创新名城建设向新的更高水平推进,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韩立明从体制机制创新、重大平台建设、载体建设、简政放权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科技部肯定南京“树立了创新驱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标杆”,”韩立明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秦淮硅巷,赋予南京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所得税减免等试点任务。

并建议国家支持南京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进一步深化人员聘用、产城融合、集团化运营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