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

未知 2021-08-15 14:57

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巴西科研团队合作,研究了新疆哈密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中首次发现的大型恐龙化石,并命名了两个恐龙新属种。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12日晚在线发表于《自然》旗下的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这两个恐龙新属种长什么样?1亿多年前的新疆哈密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领导的中国和巴西合作团队,首次在哈密翼龙动物群中研究发现3件恐龙化石,都属于蜥脚类的多孔椎龙类。

汪筱林介绍:“蜥脚类恐龙在我们印象当中,个体比较大,长脖子、长尾巴,而且是四足行走的一个大型的恐龙类。它们都是吃植物的。”

三件恐龙化石骨骼保存示意图(Maurilio Oliveira绘)红色(颈椎):中国丝路巨龙;黄色(尾椎):新疆哈密巨龙;绿色(荐椎):未命名化石

历经长年累月的风化,3件化石都不完整,分别为6节关联的颈椎及颈肋、7节关联的尾椎和1段破碎的荐椎。依据前两件化石标本,研究者分别确立了蜥脚类下更为细致的分类——盘足龙类一个新属种“中国丝路巨龙”和巨龙类一个新属种“新疆哈密巨龙”。汪筱林介绍,颈椎化石对应的中国丝路巨龙比之前发现的盘足龙类的体型更大。

汪筱林说:“在上世纪20年代,在山东发现一个盘足龙。这个恐龙就和我们的中国丝路巨龙非常像,从颈椎特征来对比,就非常像属于这一大类。山东发现的盘足龙相对比较完整,体长15米,把它的颈椎和我们发现的这6个颈椎对比,大小上来看,中国丝路巨龙颈椎的长度要比山东盘足龙长两倍左右,20多米,接近30米。”

同样的,尾椎化石对应的新疆哈密巨龙也比其他的巨龙类块头更大。汪筱林说:“关于尾椎代表的新疆哈密巨龙,我们对比了蒙古国的一个标本。其体长12米,我们这个要比它长1.5倍左右,所以我们推测大致是17米左右的长度。”

虽然是恐龙家族中的大个子,但这两个新属种恐龙和其他蜥脚类恐龙一样,都是食植性的,也就是吃素的。和兽脚类恐龙,也就是食肉的恐龙相比,相对温和。值得注意的是,与新疆哈密巨龙共同保存的,还有一枚兽脚类恐龙的牙齿,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发现兽脚类恐龙化石。汪筱林解释,由于在新疆哈密巨龙的骨骼上未发现兽脚类恐龙的牙印,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兽脚类恐龙进食巨龙类恐龙尸体的现象。但理论上来说,兽脚类的食肉性恐龙是肯定会吃蜥脚类的食植性恐龙的。

汪筱林说:“食植性的恐龙虽然个体大,但是行动缓慢,它是四足行走的。而食肉恐龙是两足行走的,跑得很快,常见的就是霸王龙。这样一来,它们往往就把大型的食植性恐龙作为食物来源。”

中国丝路巨龙(左)与新疆哈密巨龙(右)及哈密翼龙动物群生态复原图

此外,与中国丝路巨龙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块残破的哈密翼龙下颌。这些发现都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些大型恐龙、食肉性恐龙与哈密翼龙共同生活在约1.3亿年至1.2亿年前白垩纪的天空和陆地上。

自2006年以来,中科院古脊椎所哈密科考队连续十多年在哈密戈壁进行科考工作,发现了罕见的哈密翼龙动物群。数以亿计的翼龙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名副其实的“翼龙伊甸园”。汪筱林表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里不仅是“翼龙伊甸园”,也是各类恐龙生活的美丽家园。

汪筱林说:“翼龙主要是吃肉、吃鱼的,说明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大的湖,我们推测是一个上万平方公里的湖。湖里有大量的鱼支撑了翼龙的生活。因为翼龙要飞,需要很高的热量、很高的营养,新陈代谢能力也比较强,鱼为它提供优质蛋白。另外,在陆地上有很多树,松柏类或者银杏,主要是裸子植物,当然还有一些蕨类植物。这些大型恐龙肯定是吃这些植物的,在湖岸边这些植物繁盛。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还有一些兽脚类恐龙。虽然现在我们只发现了一颗牙齿,但是其实我们在野外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兽脚类恐龙的东西还是不少的。它代表当时的生态环境应该非常好,恐龙也很多。天空当中都是翼龙,岸上有很多恐龙,有食植物的、有食肉的,有大的、有小的,各种各样。它们共同生活在白垩纪的陆地和天空当中,生态环境非常好,多样性也很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