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B1986:该是终结谣言的时候了

未知 2022-01-26 12:10

KGB1986:该是终结谣言的时候了


1 序言

苏联解体已近20年,国内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侧重体制因素,有的侧重外来因素,还有的侧重科技因素……当提到科学技术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关系时,往往看到这样的论述:苏联利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建立并巩固了集中计划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冷战中的苏联集中力量发展军事技术和国防工业,这个方针符合那时科技革命的特征,但偏废民用工业,埋下了隐患,体制已开始不适应。到所谓第四次科技革命时,公有制、计划经济就彻彻底底变为障碍了,技术上的落后,对科技革命的忽视,使苏联社会主义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最终为历史所淘汰。

对于以上这种观点,在俄罗斯混迹了几年的本文作者是不认同的,认为缺乏一定的根据。与之相反,作者将在下文中本着实证的态度,逐个列举事例,还原一个真实的苏联。

2.传统观点的解析

传统观点认为,在第三次以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中,苏联虽取得成果,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只是片面的粗放式先进:苏联尽管在少数优先发展的项目中取得了成就,但它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诸如在原子武器和空间技术领域中,苏联的大科学技术实力,来自于政府对资源和人员的集中控制。而其它领域的革新,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运用计算机部分取代人的脑力劳动和管理活动,使人的智力解放这一点上,就明显不行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一些最具创新性的工作确实个别企业家和古怪的天才完成的,而这些人士在苏联集中管理的经济和科学机构中,要创出自己的路子是很困难的。

纵观苏联科学技术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发现,它虽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总体水平而言,落后于美,日,西欧诸国,科学技术发展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先进性。

而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所谓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其主要标志是信息革命和新能源,新材料革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苏联恰恰在这方面是落后的,其电信系统陈旧不堪。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苏联没有互联网、民用电脑和游戏机,至于信息技术中的光导纤维通讯、人工智能,苏联与西方的差距就更大了。当欧,美,日全力发展朝阳工业,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时候,正进入后工业时代的时候,苏联还在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等夕阳产业。

归根结底,苏联是旧工业国家,它的体制与西方相比落后一个科技时代,无法再提高劳动生产力,注定瓦解。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苏联——对于传统观点的实例反驳

苏联解体,红旗落地,墙倒众人推。对于作者的辩解和揭露,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忙碌着的人们或许并不在乎,或许还会嘲笑,毕竟,社会主义离他们已有些遥远,他们已听不到来自“未来”的声音了。可作者不同,自诩为唯物主义者,承认客观现实是摸索,理解和遵从的对象,坚信通过勤奋,努力和严谨,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加真实,唯物主义者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被迷惑。

作者在这里还要声明一下:这篇文章主要的作用是辟谣,消除一些历史认识上的空白。再来是起个头,希望大家能够对一些东西引起重视,勿再听信谗言。由于作者所学所知还甚少,文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纰漏,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最后,作者承认,苏联的总体科技水平与美国相比肯定存在差距,有些方面的差距甚至有5年-10年。作者不认同的,是那种违背事实一味非理性贬低苏联,那种不让苏联“全面落后于日,英,德,法”就不罢休的做法。

这篇文章为原创翻译+使用有偿购买到的文献资料。

3.1 苏联的计算机运用,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

“苏联其它领域的革新,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运用计算机部分取代人的脑力劳动和管理活动,使人的智力解放这一点上,就明显不行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一些最具创新性的工作确实个别企业家和古怪的天才完成的,而这些人士在苏联集中管理的经济和科学机构中,要创出自己的路子是很困难的。”

“信息技术中的人工智能,苏联与西方的差距就更大了。”

关于苏联的计算机运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管理水平,作者认为,通过一个苏联科学家的经历就已经能够说清楚很多问题了:

维克多.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Глушков),1923年8月24日-1982年1月30日,家乡顿河畔罗斯托夫,逝世于莫斯科。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控制论研究院院长,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副院长,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国院士(1975年),保加利亚科学院外国院士(1974年),波兰科学院外国院士(1977年)。德国利奥波第国际科学院院士(1975年)——此科学院的知名院士还有歌德,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和居里夫人等。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荣誉博士(1975年)。波兰控制论协会会员。

多次当选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程序委员会的成员和主席,并在纽约,爱丁堡,斯德哥尔摩,卢布尔雅那(前南斯拉夫)组织举办代表大会,主要负责电子计算机在自然科学,机器,语言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人工智能创建方面的应用。因主持代表大会的学术水平极高,格卢什科夫收到过美国副总统,瑞典国王的感谢信,也因此获得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的银色勋章。1971年,格鲁式科夫被联合国任命为计算机技术专家。

格卢什科夫曾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百科全书写过关于控制论的文章。作为客座教授曾到访过波兰,匈牙利,东德,西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古巴,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印度,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和芬兰。

获得的主要荣誉:

1967年,在格卢什科夫带头下,苏联成立了第一个控制论研究所(隶属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科学院),1969年,他建立了数字机器理论,计算机系统构造,1975年又建立了计算宏观递归轴承组织结构。因此,他三次被授予列宁勋章(1967,1969,1975年),被授予一枚十月革命勋章(1973年),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9年),并数次获得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1968,1970,1977,1981年)

其它荣誉还包括: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1973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劳动旗帜勋章(1976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银色勋章(1974年)。

1996年,在格鲁式科夫逝世14年后,为表彰他在科技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组织Computer Society授予了他Computer Pioneer奖章。

主要科研成就:

1、建立苏联第一个控制论研究所,并开设了一系列控制论和计算机技术的教研室和科系。 格卢什科夫是500多本著作的作者,其中30本为个人专著。最出名与最重要的的著作为:“数字机器的联合”(1961),“机器的抽象理论”(1961),“控制论入门”(1964),“自动控制系统入门”(1974),“代数,语言,编程”(1974),“计算机的自动设计”(1975),“无纸信息的主要理论”(1982)-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美国及多个欧洲国家出版。

2、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格卢什科夫把希尔伯特第五问题作为他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并顺利将之解决。他于1955年12月在莫斯科大学成功通过学术委员会答辩(导师是著名数学家А.Г库洛什),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代数学家。

3、 编写了一系列数字机器理论的著作,并因此获得列宁奖金与Computer Pioneer奖章。

4、1959年带头研制出“基辅”(系列)大型计算机,此计算机上使用的仪器成为现代计算机屏幕的原型。

带头研制出“第聂伯”(系列)大型计算机,此计算机在1970年代被用来控制莫斯科郊外星城中航天管理中心的巨型信息显示屏,后被用作控制和实施苏联-美国“阿波罗-联盟”对接计划。

带头研制出“世界”系列大型计算机。这一系列计算机曾被用作解决工程计算问题(早在1964,1966年),更成为了现代个人电脑的原型:在这一系列的电脑上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智能化概念。

5、1964年,格卢什科夫在苏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经济管理系统方案。1969年开始,格卢什科夫成为全国自动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师和带头人,他为自动管理系统创立了信息库管理系统理论,建立了企业自动管理系统和国防自动管理系统等等。

(来源:http://www.ogas.kiev.ua)。

6、 建立计算宏观递归轴承组织结构(也因此获得«Computer Pioneer»奖章)。此技术被应用到乌克兰控制论研究所2004-2010年建造的一系列超级电脑中,如今这些电脑已联合进Grid系统。

7、编写了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著作。

(人们没有忘记格卢什科夫,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留有纪念牌)

当然,光有勤劳的格卢什科夫是不足以说明苏联在这些方面的整体水平的。所以作者又准备一份杨廷郊编译自《DAMATION》的资料给大家:

苏联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十年:50年代,以第一代计算机为特点,主要应用在最迫切的科学技术问题计算上。在计算机设计,软件发展和基础应用理论方面进行了开发性工作。60年代,苏联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为计算机的普遍生产垫定了基础,有了元件生产,计算工业的各分支开始形成。70年代,广泛发展第三代计算机,并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各主要的组织中,计算机应用发展到正规服务的水平,数据库也正在计算机化。80年代,将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网。公共计算机应用将大幅度发展。

苏联计算机的发展依靠具有明确目标的若干长期国家计划。这些计划有(已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有):

第一个计划是计算机生产。从1971年开始,计算机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做了单独地的经济核算。1970年花在制造计算机上的总费用达7亿1千万卢布。1971——1975年间,生产计划为1970年水平的2.6倍。据称,实际比率将大于这个数字。这一发展时期主要生产ES EVM(或Ryad)计算机。这些机器是由七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生产的。在ESEVM的设计和生产准备中,有2万人参加。生产中涉及7万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