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共同应对亚洲水塔环境变化

未知 2019-07-13 16:13
科学家共同应对亚洲水塔环境变化 






聚焦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的“亚洲水塔国际研讨会”11日至12日在京召开。来自全球40名顶尖科学家参会,分享科研成果,热议应对措施。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高山地区是地球上除南北极之外,冰川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有“第三极”的美誉。它还是包括长江、黄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在内的亚洲十大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因此青藏高原又被称为“亚洲水塔”。

最近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气温快速升高,冰川融化加速,储水量不平衡,全球30多亿人的生存用水将因此受到影响。

此次会议主题集中在当地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来自中国、德国、瑞典、尼泊尔、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参会者分享他们的观测及研究成果,分析地区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国际合作方案,向决策者提供科学建议。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由“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和“泛第三极环境”计划主办。这两个科技专项由中国科学院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泛第三极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姚檀栋表示,加强“亚洲水塔”环境变化的研究并找到应对方案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合作。

“‘亚洲水塔’的环境脆弱,很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讨论的内容不仅对科学界,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姚檀栋说。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亚洲水塔”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变化的研究。研究人员启动了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并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综合观测网络,包括航天空间的卫星、无人机、遥感飞机、无人船、飞艇等覆盖地、空、天的最新技术。

中国科学家还积极与区域外的专家和联合国机构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自然科学项目官员贝斐然称赞研讨会是国际合作的“完美范例”。

“来自地区内外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在这里自由地分享和传播知识,为的是解决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贝斐然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