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科学探测符合预期

未知 2019-04-13 09:21
         嫦娥四号科学探测符合预期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陈曦

    4月11日,“爱国奋斗·南航担当”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校友思政公开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讲,嫦娥系列探测器及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南航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南航1988级校友孙泽洲,以及2002级校友何秋鹏、2004级校友回到母校,化身“思政教师”筑坛开讲,与母校师生畅谈他们探索星空的爱国故事和时代担当。

    “能来母校汇报,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台上激动地说。

    接着,他为台下1700余名师生带来《人类首次月球背面之旅——嫦娥四号探测任务》演讲。

    嫦娥四号的研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研制团队做过很多重大技术方案的调整。而着陆避障的过程,在孙泽洲看来也挺“惊心动魄”的。“探测器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月背整体地势是非常起伏的,撞击坑很多,我们能在这些坑里面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着陆,还是很不容易的。从着陆之后拍摄的第一张近距离月球的影像,可以看到巡视器释放,前面大概二三十米,就有一个很大的撞击坑。”

    为什么要去月背探测?“对电磁波进行天文观测是认识宇宙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前两天黑洞照片的拍摄就是通过射电天文手段探测的。由于地球在电力层的主导,以及地球本身的射电干扰,所以在地面是无法实现超长波有效探测的,近地轨道同样会遭到地球低频轨道的影响,很难探测到更微弱来自宇宙中的低频射电线,在月背,月球可以作为一个天然屏障,方便我们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孙泽洲透露,从科学探测来讲,嫦娥四号所有的载荷都非常好,目前在天文观测方面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还有红外成像光比,包括测月雷达对浅层结构进行探测,还有对中子、中性原子的探测等。“目前获得的数据,和我们预期的情况还是非常吻合的,我们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才有可能有新的科学发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