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 跑得快不如跑得好

未知 2019-04-21 18:13
科学健身 跑得快不如跑得好


跑得快不如跑得好

相对于日益增加的健身人群来说,懂得科学健身的人比例却在降低中

4月春暖花开,到户外健身的人日益增多,运动方式也日渐丰富。年轻人推崇跑马拉松,健身房练肌肉,年长者喜好广场舞、太极拳。对个人来说,找到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非常重要,既关乎身体健康,又能保证长期坚持。

有媒体报道,在近日举行的2019北京半程马拉松上,再次出现选手在比赛中心脏骤停,所幸的是,该名选手经接受心肺复苏后转危为安。近年来,类似马拉松猝死、健身房练伤的事件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就在上个月,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们就因为“救死扶伤”而火了一次:在东单体育馆,一位心跳骤停的市民被6名协和大夫联手救回了性命,东单地区也因此被网友们调侃为“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前媒体人张泉灵也在微博上评论,各体育场所应该免费让持证医生进入锻炼,以提升服务品质。

社会对运动安全话题的密切关注,实际上反映了人们与日俱增的健康需求。当前,“运动有益于健康”,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健身理念,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如何更为有效、安全地开展健身运动,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随着全民健身时代到来,当体育成为生活“必需品”,这倒逼着政府和企业在服务的过程中要重“量”更要重“质”。如何开展科学健身,通过全民健身真正实现全民健康?

首先仍需要解决观念问题。相对于日益增加的健身人群来说,懂得科学健身的人比例却在降低中。这并不是说健身人群没有意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意义。去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就体育健身活动方式、强度和时间等问题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健身知识大讲堂、科学健身指导进公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跟踪服务等活动,也让群众有了更多渠道接触健身知识。不过,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想要为更多健身者保驾护航,需要科学健身理论运用到日常的实践中去,而这恰恰是当前比较薄弱的一环。

有了科学健身的观念,还需要配套的软硬件资源做支撑。与庞大的健身人群相比,当前专业科学健身指导人员数量不足,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普通大众的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而市场的健身指导人员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不少所谓的私人教练,多数还不具备体育和医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参加锻炼的目的不尽相同。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渴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需求的赛事、活动。因此,以健身中心、社区广场、体育场馆等群众经常锻炼的体育场所为单元,组建一支适应全民科学健身发展需要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指导、体能训练等多专业队伍,显得非常紧迫。

此外,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划中,可以通过建立运动健身科学指导平台,推广和倡导科学有效的健身方式,弥补目前的一些不足。比如,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针对性地为个人提供个性化的群众健身档案和数据库,做到测评、指导、评价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社区等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有层次、有秩序地促进科学健身,才能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