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治理蝗灾新手段,引起国外轰动

未知 2020-09-10 10:35
我国发现治理蝗灾新手段,引起国外轰动



对于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来说,蝗虫可以说是相当令人讨厌的一种农业害虫,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常见农作物都是它们的食物。更令人可怕的是,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种群的数量,这样也就形成了“蝗灾”。对于依靠农业产生的我们而言,蝗灾是一场毁灭性的世界性灾难。


如果有留意国际新闻的朋友都应该有了解到,进入2020年以来,世界多个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蝗灾,其中南非等地区的灾情尤为严重。就目前而言,治理蝗灾的方法还相当有限,像喷洒化学药品、投放蝗虫天敌等方法都是常用的几种治理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每年蝗灾还是会出现。


在生物学中有提到关于治理物种数量泛滥的三种途径,分别是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化学防治是目前治理蝗灾最为有效的方法了,通过大范围内喷洒农药来达到大量灭杀蝗虫的效果,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其成本不低,而且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多国家都不会选择大量地使用这种方法来应对蝗灾。


要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来治理蝗灾也是很难实现的,毕竟蝗虫的数量众多,而且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在治理蝗灾这方面上,这绝对是一种相当低效的手段。那么,生物防治自然成为了目前治理蝗灾的最佳方法,上面所提到的投放蝗虫天敌也是属于生物防治手段中的一种。但除了通过天敌来防治蝗灾以外,生物防治还提供了其他的途径来治理蝗灾。


前不久,来自我国中科院及其合作高校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蝗虫的科研论文,在论文中提到了蝗虫为何大量聚集的一点重要原因,那就是信息素。所谓信息素,就是一种生物个体所释放出来的外激素,这种信息素能够同物种的其他个体所识别,而蝗虫就是借助着这种的生物激素把散居的蝗虫聚集在一起的。蝗虫身上有着一种特殊的嗅觉器官,专门用于接收这种信息素。

很多人都认为蝗虫是一种群居性的生物,蝗灾的形成也和这一点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科研人员通过长期对蝗虫的观察后指出,其实蝗虫这种生物不仅只有群居性,还有一定的个体是散居性的。据观察资料显示,有不少蝗虫在它们大量聚集以前都是单独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换而言之,蝗灾的形成不只是因为其强大的繁殖能力,还因为蝗虫群每到一处地方都会把当地的同类吸引过来,其道理就像滚雪球一样。


我国科研团队的这一发现,从生物防治的角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治理蝗灾的途径。假设我们能够有效控制住蝗虫个体所释放的信息素,使其无法被其他个体的蝗虫所接收,那么将会让蝗虫聚集的数量大大地减少,治理蝗灾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