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地球内部有一个“黑暗生态系统”

未知 2020-10-04 14:44
科学家发现,地球内部有一个“黑暗生态系统”

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所有行星中最特殊也是最美丽的行星,因为在地球上存在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相互竞争又相互依靠,每一种生命都是生态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最早的生命也是从海洋中诞生,因此对于地球来说,最大的生态系统并不是陆地,而是距离我们生活很远的海洋,在海洋中拥有比陆地复杂很多的生态圈,同时地球上的氧气大部分来自于海洋中的藻类,比起关注陆地上环境变化,不如多多保护海洋水体不被污染。

那么地球的生态系统真的如此简单吗?其实我们还忽略了地球上一个重要的区域“地底”,生物在不断进化,地表和海洋的生态竞争愈加激烈,一部生物把目光放在了地表之下,生活在地下的生物,因为独特的生存环境,选择了和地表完全不同的进化方向,因为缺乏光线,大部分地底生物的视觉都极度退化。

大部分我们熟知的地底生物,其实都生活在地壳的表层,例如蚯蚓,鼹鼠等,这些生物依靠植物或者是真菌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循环来说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偶尔可以看到这些生物。

那么在更加遥远的地底深处,是否还会有生物存在呢?在很多神话传说和影视作品中,“地底人”的形象屡见不鲜,例如著名的作品《地心游记》就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地下生态系统。

地球直径厚达12756千米,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地球的表层和大气层之内,对于地球的直径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数十亿年的时间中,是否有生物不断深入地球内部,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态系统呢?



首先,如果真的有生物生活在地底深处,那么这些生物要面对很多很多问题,“缺氧”“高温”“缺少食物”, 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地表的生物,这些问题都足以致命,这些因素也导致在地下深处很难有体型较大的动物生存,昆虫的身体结构最适合地下生存,目前科学家发现的一些生活在地下生物,大部分都是昆虫。

科学家在距离地表3.5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种身材娇小的蠕虫,这些蠕虫体长只有0.5毫米左右,却因为生活在在地底深处,被称为“恶魔蠕虫”,毕竟在人类的神话传说中,地底深处都是亡者的居所,事实证明,越接近地底深处,温度就越高,为什么古代人知道地底深处遍布熔岩,并且环境恶劣呢?

苏联曾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开展了一个科研项目,就是向着地底深处不断挖掘,最深处达到了12262米,而地壳的厚度达到了17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就是鸡蛋的“壳”,可惜的是以人类目前的科学能力,还不足以把这层壳钻破。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升高的温度和压力,是生命面对的最大威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要进入地底深处呢?原因也很简单,地表生存压力大,并且这种生物更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在亿万年的演变中,这些生物最终来到了地底深处。

前文提到的恶魔蠕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蠕虫依靠捕食微生物为生,这证明在地底深处,也存在一个不小的生态系统,虽然这种蠕虫身材较小,对于微生物来说也是不折不扣的“捕食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无法存在蠕虫这样结构比较复杂的生物。

苏联的探测任务中,也在距离地表8000米的地方发现了单细胞生物的化石,这些证据都证明,在地底深处存在一个“黑暗的生态圈”并且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存在,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生物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那么这些生物的存在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却承载着地球的未来,也对未来人类探索火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微生物和昆虫,生活在地底的深处,地表的各种气候变化对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地球上发生数次生物大灭绝,地表生态圈几受到重大的打击,为什么地球生态圈可以缓慢恢复?或许就和地底深处的生物有关。

这些地底深处的生物,对于地球来说是生物灭绝后,恢复地球生态圈的关键,例如小行星撞击地球,或者是长时间的气候变化,对这些地底生物造成的影响很小,一旦环境恢复正常,再加上足够的时间,地球还是可以恢复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而火星曾经的环境和地球类似,也存在诞生生命的可能性,如今火星失去了大气层,并且地表的水分消失,那么火星的地底深处,是否也会有一些微生物或者是昆虫存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