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22岁成科学家,顶级大学教授

未知 2021-05-26 17:52
中国少年22岁成科学家,顶级大学教授

2021年2月1日,25岁的天才少年曹原在学术界顶级刊物Natur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引来网友无数赞叹。
 
要知道,这已经是曹原第五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了。更令人震惊的是,从第一篇论文登上Nature,到如今第五篇顶级论文问世,曹原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还曾在Nature上一天之内连发两篇论文。
学术界无数人皓首穷经,一生都难以发表一次论文的Nature,到了曹原手中却似乎变得分外容易。那么,曹原究竟有什么超能力,能够玩转学术界公认难度指数爆棚的Nature呢?
01、从混世魔王到天才少年
曹原的超能力,来自于他所受到的“超常教育”。
3岁那年,曹原跟着父母从四川成都来到深圳。在父母眼中,儿时的曹原总是趁着家长不备,将母亲的银首饰融化,只为提取硝酸银作为自己的实验材料。

 
但开明的曹原父母并没有因此责怪曹原胡闹,反而提供资金支持,让曹原尽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靠着父母的经济支持,曹原跑去华强北电子市场,买回一大堆电子元器件,自己动手拆卸安装,探索其中的电路原理与构造。
不仅如此,深知曹原喜爱天文的父母,还花巨资为曹原购买了一台专业级别的天文望远镜,以致小小年纪的曹原用这台望远镜看到漫天星河时,忍不住颇有哲理地感慨了一句:“在浩渺的宇宙面前,再多的成功与失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看星星的时光过得飞快,转眼间,曹原到了上学的年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生活中好似“破坏王”的曹原,到了学校里却成了个十足的学霸,小学六年的所有知识点,曹原学起来跟玩一样,分分钟就通关进入耀华中学继续深造。


此后,曹原在耀华中学继续发扬学霸本色,他自己动手在家里搭了个实验室,买来一堆化学仪器在家做实验,还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把实验做得像模像样,以致于看到他实验成果的耀华中学惊呼天才,专门组建了最优秀的教师团队给曹原开小灶,还免除了曹原的学费。
学校眼中的天才少年,在老师们眼中却宛如“混世魔王”。据曹原的中学物理老师黄佳堂介绍,曹原在班上顽皮得出奇,教室里的桌椅、讲台、投影仪、黑板,以及各种日常设施,全部都遭过曹原的“毒手”。
说到这里,黄老师微微一笑,续道:“曹原会把讲桌和各种设施全部拆开,就是拆成很碎的那种小零件,只为研究这些教学设施内部是什么构造,我们都不明白曹原没有工具,是怎么把东西拆得这么碎的”。

 
顽皮归顽皮,曹原的学习成绩却是一如既往的好。14岁那年,曹原就因学习能力出众,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这不仅意味着曹原成为了少年班上最小的学生,也代表着曹原读完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仅仅花了三年时间。
不过,曹原的年纪虽小,本事可不小。在中科少年班里,曹原总能轻轻松松地学会那些艰涩难懂的知识点,就连远超他年龄阶段的新知识,曹原也学得就像上复习课一样容易。

 
一来二去,班上的同学不禁对曹原刮目相看,可曹原自己却对这种学习状态有些苦恼。他认为老师教的东西太简单了,花费掉一整天的时间学习这些实在有点浪费时间。
于是,15岁那年,曹原主动找到中科大的导师曾长淦教授,申请前往曾长淦的实验室工作学习。曾长淦听后先是惊讶,但为了不打击曹原的学术热情,曾长淦还是同意了曹原的要求。
按曾长淦最初的想法,或许只是想指导下曹原实验,让曹原可以多些知识储备,谁料,曹原到了实验室的表现,远远超乎曾长淦的预料,弄得曾长淦多年后在媒体面前谈起曹原时,还忍不住感慨道:“这孩子很聪明,也很厉害。我布置给他的实验,他总能在完成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比如我要求某个实验做到合格,他就做到良好甚至优秀。“
这样的感受,带过曹原的中科大教授丁泽群也深有同感。由于丁泽群对实验的要求很高,学生们戏称他是“科研杀手”,谁也不愿跟着他做实验。

 
然而,学生们都怕的丁教授,曹原却异常喜欢,他时常去向丁教授请教实验中的难点,而后根据丁教授的建议不断改进实验。
这一幕,让不少中科大的同学都直呼看不懂。大家感到枯燥无聊的实验,曹原却做得兴致勃勃,甚至有时还能反向给丁教授不少建议,促使丁教授产生更多的实验灵感。
几次实验做下来,曹原和丁教授成了忘年交。待到曹原从中科大毕业后,丁教授依然十分怀念和曹原在一起的时光,几度在媒体上公开表示:“这(曹原)是个异常聪慧又优秀的孩子”。
02、海啸级后浪科学家
丁教授的评价,可谓是精准概括了曹原的中科大时光。靠着学术天赋与钻营精神,曹原进入了中科大“严济慈物理英才班“,还在2014年荣获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


但外界的荣誉对曹原来说通通都是浮云,用曾长淦的话来说,就是:“曹原为人比较低调,他总会自动屏蔽掉外界的声音,一心放在实验研究上。”
或许是这份对学术的热爱打动了曾长淦,曾长淦渐渐开始指导曹原进行石墨烯超晶格等离激元的理论研究,就此造就了一段学术界的佳话。
2018年,曹原一天之内,在Nature杂志连发两篇发表关于石墨烯超导的论文。这位首次在Nature发表文章的学者,用海量数据和实验论证了两层平行石墨烯组成 1.1°的夹角时,就会发生神奇的超导现象。
这一发现刚一公布,立刻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凝聚态物理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人类文明也随着曹原的发现又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或许有人会问,曹原发现的石墨烯超导,到底有什么了不起,为何能掀起一场学术界的风暴呢?
这就要从110年前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力能源”走入人类的世界中。一时间,电动机、电灯等等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电力设备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遭受了能源运输损耗的苦恼。据统计数据表明,传统的电能运输模式下,约有7%的电力在运输途中损耗,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为了更好地利用能源,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探索更为先进的替代方式。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末林·昂内斯无意间发现了一种特殊材料,能够将电力运输中的损耗下降到趋近于零。
末林·昂内斯将这种材料命名为超导体,还在理论上证明了这一设想的可行性。然而,理论上可以实现的超导体运输,运用到现实中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超导材料温度等条件要求太高了,想要实现超导无损传输,首先要将温度控制到-273度。
近百年来,无数科学家想尽一切办法,实现无法将末林·昂内斯的理论变成现实,直到曹原的魔角石墨烯横空出世,末林·昂内斯的理论理论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正因如此,当曹原将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投给Nature杂志时,兴奋的编辑甚至连排版都忘了做,就发布了曹原的文章。而无数和曹原一样热爱的物理的人,也因这一发现的诞生兴奋不已。各国科学家按照曹原提供的思路和方式,在实验室里不眠不休,试图复制曹原的实验成果。其中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在拜读完曹原的论文后,忍不住激动地向记者表示:“曹原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消息传回国内,无数网友也因曹原的发现兴奋不已。据国内学者介绍,曹原的发现一旦落地使用,不但能给新能源产业及电子信息行业带来更多的红利,还有望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模式,为电力能源行业节约数千亿资金。
如此傲人的成就,也惹得许多网友笑称曹原是“海啸级后浪”一些网友还引用短视频《后浪》中的梗,评价曹原说:“人类数千年积攒的财富、文明、智慧和艺术,都是专门为你准备的礼物。”
但最为兴奋率先发表曹原论文的Nature杂志。见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Nature杂志,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还一个劲儿地念叨着:“曹原是开创了全新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
外界好评如潮,可主角曹原却低调到让人发现不了他的存在。想要采访他的媒体们多方打听下,才得知曹原正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继续在实验室里寻求新的突破,成功在魔角石墨烯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2020年,曹原再度携两篇论文问鼎Nature,稳稳坐上了Nature中最年轻中国学者的宝座,也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中国学者这一群体之上。
曾几何时,国际学术界总是将目光放在欧美科学家身上,无数中国学者只能如小透明般存在,想要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更是难如登天。
可曹原改变了这一现状,靠着四篇扎实的Nature论文,曹原带领着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在当年Nature评选的影响世界的十大年度人物时,曹原也以高分当选名列榜首。
在世人看来,如此成就已堪称牛人,可曹原总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2021年2月,曹原再次在石墨烯超导领域有了新发现,并以此在Nature上发表了第五篇论文。

与曹原之前发表的多篇双层魔角石墨烯的论文相比,这次论文的最大亮点,是三层魔角扭曲石墨烯moiré超导体的发现,并且该体系在电子结构和超导性能等诸多方面,比双层的石墨烯更优良。
对于普通人而言,曹原的发现亦足以改变人们日常生活。就拿如今人人离不开的手机来说,曹原研究的石墨烯材料若用来制作手机电池,则能够将手机的充电时间缩短到十多分钟,待机时间则更为长久。
这一实用的新发现,若是用在学术上,带来的成果更是不可估量。正因如此,曹原的论文一出,国际学术界再度沸腾。无数媒体蜂拥而至,要求采访天才少年曹原,但曹原婉拒了媒体的采访,一头躲进了他的实验室里,继续寻找人类文明的下一个脚印。
毕竟,对于曹原来说,外界的荣耀与赞美,哪有专心做实验来得有趣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