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治国奇招之一:赏给老农顶戴花翎

未知 2021-06-21 18:42

雍正治国奇招之一:赏给老农顶戴花翎


雍正二年(1724),个性鲜明的雍正帝指出:“农人辛苦劳作以供租赋。不仅工商不及,不肖士大夫亦不及也!”在这里。他把农民高高抬了起来,认为农民靠辛勤劳动的成果供给政府租赋,支持国家,这样巨大的贡献非但工商业者无法比拟,就是连那些不肖的官僚也无法跟农民的贡献相比。在雍正帝看来,农民既然有这么大的贡献。那就应该论功行赏,给个官儿做。因此他下令各州县官员,每年必须在各乡中选择一两个勤劳俭朴又没有过失的老年农民,授予他们八品顶戴,以示奖掖。

让有经验的老农当官,即授予老农顶戴花翎,是雍正皇帝为发展农业而采取的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这个办法也许是他个人的独创,而创新精神无疑是任何一位有进取心又勇于开拓的帝王的一大特点。自然,老农这官儿不是好当的,雍正帝之所以授予他们顶戴,就是要在农民中树立楷模,以便众人仿效,提高垦田耕种的积极性。同时,农官还有另外一项任务,那就是他们有责任用他们的先进经验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以让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个封建帝王,久居深宫,又如何会有如此超前的意识呢?其实并不奇怪,奥秘在于雍正帝的亲民意识、民本思想和从实际出发,注重人生社会的真理性探索。他曾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若为钱粮紧要,民命尤属紧要,有民始有钱粮,能安民方能裕国”。话虽这样说,真正认识到生活实际中老百姓的内心要求却并不容易。无可否认,雍正帝的这一举措的确是非常超前的。

从来就没有无源之水,从来就不存在无根之树。如前所说,雍正帝的这一举措,也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当时.清朝地方政府,只设有管税收的官吏,却没有指导生产的政府机构。也就是说。当时的各级地方政府只管向老百姓要钱要粮.却从未从投入方面着眼.从根本上考虑问题,只管索取,并不过问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等问题。这就导致当时的农业生产乏力的局面。这种局面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发展。因此。雍正帝才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农官一职,以督促和指导农业生产。

农官的设立,毕竟是千古以来第一次尝试,其中还存在不少缺陷,甚至可以称之为滑稽:老农当了官儿,头顶着顶戴花翎,却要冒着严寒酷暑。出入于田间地垅。禾锄挥汗。这不但精稽可笑,同时也有损于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此外,更有甚者,则是地方上某些乡绅无赖,往往靠贿赂的方式就能得到这个顶戴,并借此大耍淫威,横行乡里。更有趣儿的是,有些无赖乡绅。竟借此自称某县“左堂”,(县太爷为右堂,自己则为左堂,意即与县太爷平起平坐的意思。)建立衙门、私设牢狱,以朝廷八品大员自命,竟公然要朝廷九品巡检服从他的命令。

至此,这非农非官的农官就背离了雍正帝当初设此一职的本意,他立即命令把那些冒滥的农官革退,另选合适人选替补,并允许那些不法的农官及其举荐官员自首,对拒不自首的则严惩不贷。但山高皇帝远,这份诏令就像打在棉花上,效果不大。后来,广西布政使张元怀提出建议,把一年举荐一次改为三年举荐一次,获得批准,“老农当官”的制度拖拖拉拉又实行了几年。等雍正去世后,这个制度就被彻底废除了。但雍正帝的这些举措非常值得后世深思,他重视农业和推敬农民的做法也颇值得当代人引以为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