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到底有没有真实存在过

未知 2021-08-11 15:33

大禹治水到底有没有真实存在过


“禹”是一条爬虫和大禹治水这两者之间不矛盾。

 

“禹”是一条爬虫这种说法应该是出自顾颉刚先生说的一段话:

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

估计很多人只看到这一段,然后就进行猛烈地批评,实际上这篇《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的文章如果你看完应该不会持这样的观点了。

第一,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如这封信里说的,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
第二,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
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他认为史书记载的内容是被不断加工的,这是他的立论基础,他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

他说为“禹”是爬虫,实际上从这个字“禹”入手,反证这个人存不存在。我们来看“禹”这个字:

按照唐汉先生的观点,这个禹表示蛇从洞穴或草丛钻出,表示露头,呈现的意思。这个字和广东的番禺的禺是一样的。

古代广东最多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吧。

事实上蚩尤的蚩也是和虫有关,本意是被蛇咬伤了脚趾。

有些人拿着顾先生的观点如同捡到宝一样,去攻击华夏历史的真实性,这实际是曲解他的本意。

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古代大能的出现肯定是后人给命名的,这个有什么奇怪?

后人将这个治水的大能命名为“禹”,因为“禹”通九州,顺河道,这不恰好用这个字可以形容他的功绩吗?蛇也好,龙也好,他一游走过,不是留下类似河道的样子,这不是很形象吗?

当时那个人不叫禹,但是大禹治水的那个大禹一定是存在的,这两句话是完全不矛盾的。

有人可能听得一头雾水。

知常容再举一个例子。

华夏始祖炎帝和黄帝,这个名称是两位圣人的名字吗?

当然不是,只要你稍了解“五行”和帝的本意,你就知道这两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五行中黄是土,居中,炎为南方。

所以黄、炎就告诉世人这两位圣人活动的范围。

什么是帝?

这个不好作解释,我怕过不了审,简单地说和女性有关,可以引申为氏族的先祖。所以帝这个字还保存的母系氏族的信息。

到了后来帝就完全与本意无关了。

《易纬》曰:帝者,天号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此时帝与德相关了,是对人的德行的最高评价。

所以你从黄帝、炎帝两个名称就可以推测出这两位与母系氏族时代有关,一个生活在中央,天下之中在哪里?应该是当时周朝的都城区域。另一个生活在南方。

炎帝被黄帝打败之后,蚩尤继续,所以也有说法是蚩尤是炎帝的部下。

禹最后埋葬在绍兴大禹陵。他们都在南方出现,所以禹、蚩尤和虫有关,是最正常不过。

取其象,赞其绩,并不是说这个人是蛇或龙。

每一个古汉字都带有很丰富的信息的,而不是一个字这么简单,事实上中国古汉字每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这一点也不夸张。

现代汉字,因为随着词语的大量出现,表达的意思反而被削弱了。比如学习两字,学和习是两件事,前后相承,因果相联,现在简化为学习知识。

黄帝、炎帝、禹、蚩尤,这些先贤圣人一定存在,但是他们当时的名字未必就是这个称呼,这些名字大概率是后人命名的,从名字入手去考证此人是否存在,我觉得出发点就错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