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百姓说他是奸臣

未知 2021-08-12 14:15

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百姓说他是奸臣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然而,北宋名人司马光和朱光庭却评价他是“人言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这个人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但凡提到他,相信大多数人马上就会想到“王安石变法”。

北宋初,国富民强。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了一个繁荣的盛世,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然而,在北宋中后期,国力明显减弱,从繁荣昌盛逐渐走向积贫积弱。

宋仁宗景祐四年,16岁的王安石随父亲来到京城。他自幼就在文学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进京后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21岁时,王安石考中进士,被授予了淮南节度判官。根据宋朝的规定,他在任期届满后可以返回京城,进入馆阁。然而,王安石却选择了调任地方知县,在鄞县服务百姓。王安石在任四年期间,为当地修建了水利,扩建了学校,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元1051年,王安石被任命为舒州通判。由于他勤政爱民,得到了朝廷宰相文彦博的举荐。

1067年,宋神宗继位。宋神宗十分器重王安石,经常虚心向他请教如何解决北宋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王安石当即提出,神宗应仿效尧舜,简化法律制度,制定革新方法。他的建议得到了神宗的全力支持与认可。

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力等同于宰相。同时,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法,掀起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王安石的改革导致20多人被罢免,激起不小的波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指出新法的利弊,要求停止新法,恢复旧制。但王安石仍一意孤行,一一驳斥司马光的指责。

熙宁四年,老百姓们开始用逃避保甲、自断手腕等方式来表达对变革的不满和抗议,但王安石仍然对此听之任之。他认为,连士大夫们都对新法的实施存在争议,更不用说那些不知道内情的老百姓了。1074年,北宋发生旱灾,大部分灾民流离失所。然而,王安石仍然认为,天灾人祸在历代都是不可避免的,总之就是不愿意放弃新政的实施。

王安石变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高了国防力量,但由于一些举措的实施没有合乎当时社会背景,不仅触动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还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注定了它推行的失败。但无论如何,王安石变化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社会改革运动的大胆尝试,其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后人愿意称王安石为千古名相的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