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人还曾参与挖掘明定陵?徒手取文物

未知 2021-08-12 15:56

大文人还曾参与挖掘明定陵?徒手取文物


说起郭沫若,大多数人会想起他文人、学者的身份。但却少有人提前,中国考古学界有一道抹不去的伤疤竟然与他有关,也使这么一代才子从此背负骂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1955年,中国著名明史研究专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先生,与郭沫若先生一起向国务院发出一封申请书,请求发掘明长陵。这一申请一经提出就遭到考古学界的反对,原因是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尚不成熟,贸然发掘很大可能会对皇陵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但是,外界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动摇郭沫若和吴晗的决心。当时,国家也认为挖掘古墓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所以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然而,由于当时缺乏专业的考古团队和检测设备,挖掘工作开展了近半年,竟然连长陵的入口都没有找到。

不料,定陵一角的几块砖突然脱落,他们没有找到长陵的入口,却意外找到了定陵的入口。于是,大家转而开始挖掘定陵。但事实上,定陵地宫的入口也是老百姓们用铁锹和锄头挖掘了一年才找到的。至于定陵出土的文物,可以在1958年第07期《考古通讯》上找到。

但事实上,整个定陵挖掘的完整报告直到1990年才公布。而定陵挖掘之所以被责骂,这份报告也有其原因。1958年,整个定陵都被挖掘出来了,但是材料整理却一拖再拖,足足过了32年,原始材料早已丢失。

不过,这倒不是他们被责骂的主要原因。毕竟,在那个时期,中国经历一些动荡。最重要的是,定陵出土文物多达3000多件,却没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妥善保管。就连郭沫若等所谓的历史研究专家也没有保护文物的概念,直接赤手去触摸和拿取文物,造成了很大一部分文物的二次破坏。例如,当时出土的许多丝织品就遭受了重大损失。

更令人心痛的是,当时定陵出土了许多古籍,记载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但在还未来得交翻阅之前,它们就因空气氧化被破坏了。甚至在后来的动荡时期,定陵的主人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的遗骸都被扔出并焚毁了。

皇帝和皇后的木质棺椁上因刻画了珍贵的图像而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它们也被遗弃了,甚至是被随意地扔进了山沟沟里去。可以说,定陵的发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考古学家夏鼐在定陵发掘30年后感叹道:“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

此后,考古学界有一条规定,即除保护性挖掘外,不再主动挖掘帝陵。据说在1960年,当时定陵的挖掘还没有完全结束时,郭沫若再次请示挖掘乾陵。当时,上面批示下来一句话:“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幸运的是,郭沫若挖掘乾陵的请求遭到拒绝。感谢当时的领导,中国的这一宝贵遗产才得以保存。我还要感谢郭沫若,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挖掘失败,如今的考古学界或许不会有“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规则。那些好事,我们还是把它们留给后人去做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