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让楚国灭亡的柏举之战在何地?

未知 2021-08-23 11:01

差点让楚国灭亡的柏举之战在何地?


从各种网文看,今人对吴、楚的了解,多局限于晚期。特别是讲到楚国,在战国中期以前的地理位置,错误多得难以想象,这是史学界的耻辱!

楚文王开疆拓土到淮河上游,楚庄王时期直逼中原,楚共王时期势力已达洞庭湖,此后吴国东迁。晋国为了遏制楚国,支持吴国发展军备,吴国自此才与中原诸侯接触。伍子胥逃到吴国后,采用扰楚疲楚战术。而楚国也支持越国,达到牵制吴国的目的。楚国自灵王后已失争霸中原之心,应该跟吴国壮大有关。

在楚灵王、平王、昭王时期,楚国开始向南发展。东面仍有陈、蔡、徐等国,特别是徐国周边还存在数量众多的小国。在大别山东南一侧,仍有舒、巢、钟离等国,徐是吴的与国。此时的吴国志在向北发展,河南固始县发掘出吴国太子夫差夫人(宋国人)墓,寿县有蔡侯墓,说明这里都是吴国地盘。蔡国避楚奔吴,吴国将其安置在州来(下蔡)。《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阖闾“十一年(公元前504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番是吴国地名,随着吴国北扩迁移至河南固始一带了。与吴国人口同迁的地名还有豫章、九江。由于吴国背面的越国强势兴起,吴国势力只得南撤,吴楚对抗的前沿阵地也随之南移到了州来、钟离。注意,吴楚两国都喜欢把国都设于对敌斗争的前沿地区。如楚国迁都于淮阳,吴国迁都于无锡以抗越,结果都败得很惨。

公元前506年,吴国一度攻入楚国国都,差点令楚亡国,这就是著名的柏举之战。此后,吴越争霸打得你死我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却把吴国灭了。史书中的吴国,只是昙花一现,详细的记载只有四代人。吴国立史时间只有一百年多一点,迁都无锡只有两代人。

今人认为楚国地盘超大,那是越灭吴至秦攻楚之间的事。春秋晚期,越灭吴,楚国自然乘势扩张,此后越与楚渡过了一段蜜月期(楚惠王母亲就是越女)。战国早中期,楚威王败越,尽取吴越故地。楚怀王开始,秦攻楚,楚国先是丢失今陕豫蜀鄂交界处的地盘,之后又丢失湖北全境、湖南境内大部地盘。于是,楚国迁都于河南信阳东,之后再迁淮阳。秦国打响灭楚之战前不久,楚国才迁到安徽寿春(寿县)。楚国迁都至东南并发展壮大,只有两三代王,在寿春的时间才十多年。

附1:柏举之战示意图

部分专家观点(麻城为主战场)

吴国军队由伍子胥、孙武训练多年,对楚作战准备充分,并且先打击越国,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次攻楚没有从方城方向进攻,而是选择了楚国防守薄弱的大别山方向,出奇不意直插楚国心脏。两百多年后白起攻楚,其战术何其相似!都是战神级别的。白起是围堰灌楚国鄢郢,让对方根本无力抵抗,由此占领楚国汉水之北。

这次战役,吴军统率是吴王阖闾,其胞弟夫概为先锋,具体组织当然是伍子胥、孙武。当然,楚军在柏举之战中,也不是太烂,一共组织了五次阻击战,结果还是抵挡不住吴军攻入都城。吴国这次攻入楚郢,其实很不地道,不仅捣毁了楚国都城,还把高官女眷抢回去当妾当妻,平民妻女也难逃厄运。伍子胥对楚平王挖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注意,楚平王时期都城在“秦溪之上”(湖北天门境内),所以墓地在这次战役范围之内。

此战还有一个小插曲,楚军请求让其渡过清发水列阵,这与宋襄公泓水之战何其相似!公元前638年楚国攻宋,两军在泓水对岸相遇,楚国要求让其先渡河再列阵决战,宋襄公竟然同意了,结果楚国渡河后就对宋军攻击,宋军原想着楚军列阵还得不少时间,没准备好就大败了。在一百多年后的柏举之战中,吴国公子夫概没有宋襄公之仁,在楚军渡河时擅自带领五千军马发起进攻(请示了吴王却没得到肯定回复),以致楚军溃乱,吴国大军乘势掩杀。吴国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帮宋襄公惩罚了楚国。

楚昭王是在吴军攻入郢都之前跑出来的,都城如果在汉水西面的荆州古城一带,他将是渡过汉水往敌军方向逃跑,再见䢵公、到随国。吴军渡汉水作战必将又是另一情境,作战难度要大上数倍,这又不是战神所为。三万大军渡过汉水下游,在敌国哪里能找到这多船只?所以,说此时楚都在纪南城或宜城的都不合理。原孝感地区考古证实安陆境内有郧公城。

附图1自出专家文章。此战吴军三万,应该包括唐、蔡联军,楚国自然是全力出击。作者以为数万吴军、数量更多的楚军都是飞行侠,数渡汉水、涢水,清发水竟然直接无视了,在诺大的地盘上任意驰骋?这样攻入楚郢,得要多长时间?以数量劣势的吴军在敌国作战,讲究的是速战速决。时间长了,楚国军民的人海战役将令吴军难以招架,这是战役策划者必然会考虑的。部分专家文章说吴楚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在湖北麻城,真是匪夷所思!仅从楚昭王出逃时经云梦被楚军误射就知道当时的战场不在湖北麻城。

我借用的图一,标出的不少地名与这次战役相关,如雍澨、大隧、直辕、冥阨、清发水。但所标春秋时期,与楚都有关的地名,多处是错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城砖与《楚居》等证据也表明,荆州纪南城要晚到战国时期。

附2:笔者认同的柏举之战路线

汉川北为主战场

史籍记载的柏举之战,吴楚两军首遇于清发水,交战地“从小别到大别”。民国地图上把武汉龟山标为大别,看来大别或大别山地名是东迁的。湖北汉川北至今仍有麻河镇。是否专家们把江汉平原上的麻河、麻阳、大别,误作黄冈麻城、大别山了?此外,今天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有柏泉古镇,曾挖出过大量青铜箭头,这个柏泉地名或许就是柏举变迁而来。柏举之战主战地,应在汉川麻河及图二所标清发水一带,不排除这些青铜箭是吴楚五战之一或是秦楚战争的遗留。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春秋左传》及注文,根本不能理解楚昭王奔随路线。《吴越春秋》记载更明晰:“王涉濉,济江,入于云中。”这个濉字有误,它应指雎水(即沮水),江指夏江即夏水,云即䢵或郧,正义《土地名》里就称夏水为夏江。我在研究鄂君启舟节时指出,夏水古道经过天门、应城南,起点在钟祥旧口镇,沿线有屈家岭、石家河遗址、古云梦泽。按照楚人在西汉水的习惯,北面有京山(荆山),沮水自然离楚都不远。

《左传》与《史记》说楚昭王获救这事时,均只提及随人,没说什么随侯、曾侯,在随人救楚昭王之后,楚国才恢复随国疆域,给予诸侯国地位。如《春秋左传》记载:“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世服於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於诸侯,故得见经。”这在楚昭王末期。史籍对昭王出逃记载得非常具体,如《史记》:“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集解】:春秋云十一月庚辰。”【注意,冬天的汉水仍然很深,清发水(郧水,今天的府河)则浅多了。】也说是说,楚昭王出逃后一天,吴军就攻入了楚国都城。昭王在途中只住过一晚就到了随人处,吴王入楚郢后再率兵追上了楚王。从天门往北是京山,之后要翻过著名的大洪山才能到达随州或随县。昭王的妹妹很快就走不动了,是由别人背着逃命的。楚昭王是先到云梦,被人误射伤后再去见郧公,由郧公送到随人处。楚灵王迁都到天门,京山苏家垄就是随国最接近楚都的驻地,不排除郧公送楚昭王到此地。

根据《楚居》记载,柏举之战后,楚国先从秦溪短暂迁到汉江西岸的美郢,它应该就是包山楚简中提到的漾陵。然后楚王又回迁到老巢爲郢与湫郢。湖北云梦楚王城,应该是在柏举之战后修建,为的是防范吴国再次偷袭。有人说《楚居》记载的春秋末期有䢿郢,而原释文作鄢郢,如果确认原释无误则与安陆或䢿郢无关。楚国早期的鄢郢在漯河堰城,在白起攻楚之前一直为楚国所有,这个地名在秦国灭楚前仍然保留着。《楚居》中的“秦溪”,最有可能在湖北天门境内,它不在汉水以西,更不在淅川。北宋末年,在孝感境内发现的安州六器有曾侯钟,说明楚惠王以后的孝感境内有楚王族居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