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科学与近代科学之间的“连续性问题”

未知 2019-08-16 10:52
中世纪科学与近代科学之间的“连续性问题”

《西方科学的起源》是一部优秀的科学史著作,作者深入浅出,生动叙述了
古代和中世纪西方科学史上所有重要的主题和事件,涉及众多领域,提出了许多
崭新的独到见解,尤其重视科学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哲学和宗教对科学理论
与实践的影响。【1】在这本书中,作者重现了西方中世纪的科学活动及相关的社
会面貌。在对中世纪科学发展的环境背景、性质、成就有了一定了解后,不妨进
一步厘清中世纪科学与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古代、中世纪科学是否以及在多大
程度上影响了西方近代科学?简言之,两者之间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这便是著
名的“连续性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关于“连续性问题”的争论做个简
单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中世纪的社会环境特征和具体科学形态,最终
明晰中世纪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影响。
一. 针对“连续性问题”的广泛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在大众认知领域广泛存在
的“断裂论”。他们不遗余力地谴责中世纪科学,把中世纪看成是一个在科学上
长期迷信和无知的时期。于是,在这种认知视角和语境下,“中世纪”似乎总是
不可避免地与黑暗、愚昧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中世纪科学与西方近代早期科学之
间无疑是断裂的,前者甚至是阻碍了后者的发展。持这派观点的一个典型代表是
弗朗西斯·培根,他曾在《新工具》中写道,古代与他那个时代之间是科学的“荒
芜”时期,“无须提到那些阿拉伯人和经院学者,他们与其说推动了科学发展,
不如说是以大量论著压制了科学”。【2】另一派则进行反击,为中世纪提供支持,
皮埃尔迪昂、马歇尔克拉盖特以及安内莉泽迈尔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主
张重新认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与意义,在对中世纪科学进行大量历史研究的基础
上,不断为中世纪科学和近代科学之间的联系提供理论、事实上的依据。
最后须意识到,我们其实是出于方便理解的考量才将有关“连续性问题”的
认知分为这样的两派。事实上,随着科学史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中世纪学家与
近代早期科学史家之间交流、磨合的日益增加,两派观点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截
然对立、泾渭分明,愈到后来,双方都愈加趋向以一种谨慎而细微的态度去看待
中世纪科学与近代早期科学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不可否认,但理想状
态下的那种绝对连续性也是不大可能的。
二.宏观视角:中世纪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
在此部分,我将立足于宏观视角,即从中世纪整体社会背景和大环境出发,
探讨它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影响,进而梳理出与西方近代科学的联系。
在很大程度上,“中世纪”之所以总是与“黑暗”、“愚昧”联系在一起,是
因为这一时期宗教势力崛起并壮大,而宗教对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信奉与虔诚似
乎与我们所理解的科学精神相悖,宗教天然所具有的“自我传播性”也往往可能
藉由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以至阻碍科学的发展。也正是基于此,中世纪才会被人诟
病至深。
可以看到,宗教盛行,神学发展是中世纪一个显著的社会背景特征。因此
我们若要探讨中世纪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首先可以从这一特征入手,来考察
中世纪神学宗教和科学的互动 在探讨之前,不妨先提一句,为了更贴切时代特征,在这里可以用“自然哲学”来替代“科学”,因为古代和中世纪学者在研究自然界时,如果关注的是物
质性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数学分析,就会使用“自然哲学”这个术语。
在中世纪,自然哲学和宗教神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很微妙的。教会并非如
我们所想的那样反智,重无知轻理性。宗教神学对自然哲学并不是一味打压钳制,
在很大程度上,宗教神学以一种审慎甚至是欣赏的态度对待自然哲学,它认识到
自然哲学的一些有用精妙之处,希望能够规训自然哲学的发展,使之为自己服务,
从而更好地实现传教的目的。因此,自然哲学似乎成为宗教的婢女——不是要消
灭哲学,而是要培育、规训、利用哲学。【4】
那么自然哲学对宗教神学来说究竟有何作用?我们知道教会致力于为自己
的信仰辩护并且为其不断赋予正当性,在这一过程中它会面对来自异教徒的攻讦
诘难,于是一种严肃的思维逻辑范式被迫切需要,因此在自然哲学中所具有的逻
辑工具的重要性便由此显现。
中世纪社会环境对科学的影响,除了宗教特征外,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
比如大翻译运动,使得众多古希腊和伊斯兰世界的经典著作被翻译成了拉丁语;
欧洲城市中开始出现一些大教堂学校,并在逐步发展中演变为大学的雏形,对中
世纪社会乃至世界整体文明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并不是一个理性被信仰消解,科学发展难以为
继的愚昧时代。诚然,科学发展的自主性和连续性在中世纪时期被或大或小地压
抑,但是在中世纪特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有许多因素(尤其体现在宗教、文化、
教育层面)虽说不至于有力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都以某种特定方式提供和保存
了许多宝贵资源,这些都与西方近代科学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从而为后来西方
近代科学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 微观视角:中世纪具体科学形态、活动的对近代科学的
影响
立足于宏观视角,我们对中世纪整体社会环境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有了
一定了解。接下来,我们还需要从微观视角出发,进一步考察中世纪具体科学形
态及科学活动和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中世纪科学的具体形态和发展状况。如果不那么严格的
话,中世纪科学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哲学和中间科学这两大类。从最宽泛的意义
上讲,自然哲学就是关于物理世界中运动和变化的研究,它考察的是独立存在并
且能够运动和变化的物体。而涉及数学在自然界中应用的科学则被称为中间科学
【5】。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区别,但也仍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中间科学也在一
定程度上从属于自然哲学。
因此,当我们聚焦到中世纪具体学科层次上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与自
然哲学有着很深刻的联系。如果将中世纪每个具体学科领域比作一块拼图碎片,
2
018301030116 朱婷
那么当我们最后将它们拼接起来时,就会构建出一个深植于哲学精神和哲学传统
之上的形而上学图景。
现在让我们具体到学科领域。以物理领域的运动学为例,中世纪为运动的数
学描述提供了哲学基础,以前古代的运动度量只是距离和时间,可后来则出现了
速度这个抽象概念。而这正是源于自然哲学家对运动性质及其强度的哲学分析。
这搭建了几何表示和性质分析之间的桥梁,使后来的学者也充分认识到了几何分
析的优点,最终发展出了较为精细的几何表示传统,这在认识观和方法论上都对
近代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到 16、17 世纪的科学革命,很大一部分人会陷入两种误区:一方面是赋
予“革命”一词以激进色彩,认为唯有那些极具开拓、革新意义的科学成就才能
堪称“革命”一词,他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些成就与过去思想理论之间的继承、
连续性;另一方面是以一种机械、甚至是较狭隘的观点看待科学,认为科学仅指
那些精准明确,有具体定律、公式支撑的单一理论体系,他们仅仅将目光囿于科
学表面,将科学简单符号化,而忽视了科学内在与哲学紧密相通的思辨性和深刻
性。
因此,中世纪具体科学形态和活动与西方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两个
方面来建构:一是在“战术”层面,中世纪科学为近代科学提供了理论、假设、
方法和数据,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二是在“战略”层面,中
世纪科学具有以自然哲学为主的学术特色,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逐渐锻造
出观察-概括-假设-证明的思维链条,而这无疑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小结
最后,再次回溯文章开头所提出的“连续性”问题,相信我们都能有一个比
较全面客观的认知。中世纪时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消沉而平静”的,但
是我们绝不能就此否认中世纪科学和近代科学之间的连续性。真实情况远比我们
所想的要有趣和复杂,无论是在宏观视角还是微观视角,无论是在科学的战略层
面还是战术层面,中世纪时期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西方近代科学史留下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