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

未知 2019-09-20 16:13
奇闻轶事之古代生活有多难


在秋季的降临下,天气日益渐凉,炎热的夏季总算结束了。伴随着气温的降低,原本躁动的人们慢慢静下心来,把西瓜、电扇、冷饮、空调等逐一抛去。想来在刚刚过去的盛夏,这一样样的消暑利器可是缺一不可的降温必备。然而在物资匮乏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这炎热无比的夏天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古人常用的消暑降温之法,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老祖宗非凡的智慧。


利器一:扇子,古人夏日必备的引风用品之一。殊不知已知的最早的扇子出土于古埃及的宫廷之中,是一种专供皇室使用的礼仪工具,距今已有三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了。扇子最初虽然是作为一种旨在彰显统治阶级的地位与威严的礼仪工具而被人类发明出来,但是却因其具有体量轻薄、面积较大的独特构造,最终竟成为了一种可用于扇风取凉且尤为便民而实用的生活用品。


扇子在我国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它不仅走进了万千百姓家中,而且还受到了广泛欢迎与偏爱。制作扇子所使用的材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最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了。原始的扇子由巨大的植物叶片或禽畜羽毛制作而成,如苇叶、鹅毛等。然而无论是叶子还是羽毛都因容易破损而不能被长久使用,所以那时候总要费力寻找些新的叶子或者羽毛来维修更换。


后来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有了新的发现,还可以用麦秆、蒲草等物编制扇子。于是经过那些能工巧匠的精心编制,就出现了诸如蒲扇之类的扇子。此外用一些如竹子、木条等较为坚固的材料,古人又制作出了更加耐用的扇子。而且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与提升,人们开始对扇子进行精心的梳妆打扮:在扇子的骨架上敷上一层诸如绫罗、丝绢、宣纸等等之类的柔软物品来美化扇面。


而且古时有文化、有能力者,会在扇面上或织或绘上一些图画、词句等,若是名人大家更会留下印记。古代文人微举手中画扇,于轻摇慢晃间拾起一份深沉的感情吟出诗词名句,顿时就有一股无比的风流露出。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就非那孔明莫属了。而且经过这么一番精心的雕琢创造,扇子的身价更是倍增,竟进一步升华成了一种典雅的艺术品、一种珍贵的收藏品。


利器二:冷饮。最简单的冷饮就是经古井或着流水冰镇过的水果、饮品,如西瓜、葡萄,如酸梅汤、银耳羹。在小编很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还在使用这种方法。那时虽没有冰箱、冰柜,但只需要用竹筐装上一个西瓜或者几瓶啤酒,然后放进深深的水井中,很快就可以吃到爽口的西瓜、喝到冰凉的啤酒了。这也是老祖宗从日积月累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灵活与智慧。


此外提到冷饮大家势必会联想到冰。史学家研究发现,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商朝,那个年代的贵族们就已经开始在冬天藏冰块藏于地窖了。不过在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也只有那些不愁吃、不愁喝的达官贵人们才有能力享受到这无比珍贵的冰之利器。然而到了唐朝时,这种情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有人会在冬天刻意地多藏一些冰,等到夏天再将多余的藏冰拿到市场上售卖。


从这时候开始,普通民众才得以享受冰在炎热夏季中所产生的幸福和舒畅。即使在寒冬时节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挖冰窖、制冰块,那么人们也可以在炎热的夏季抠出来一些闲钱去市场买几块冰,解一解那燃眉之热。这种操作对太平盛世的普通人家而言,应该还算不上什么太大的难题。那么既然有了藏冰,自古就流淌着吃货基因的国人岂会放过这个将冰与食物相结合的大好机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