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奇闻|身穿苏军制服的德国特工

未知 2019-04-19 14:53

战地奇闻|身穿苏军制服的德国特工

 

身着敌军制服,深入敌后执行秘密任务,用消声手枪、匕首于无声处结果对手,最后在一片爆炸中绝境逃生……这样的画面或许出现在了无数“神剧”与虚拟游戏当中。但在二战时期,德军的确组织过很多特殊任务部队,穿着敌人军装、驾驶敌军战车进行侦查、破坏、渗透行动,并取得了不少战果。这些事迹中的大多数早已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但有一部分却罕见地被记载了下来。这次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支鲜为人知的德军部队:“美洲豹”装甲分队。

早在1939年,德国军事谍报局就成立了著名的勃兰登堡特种部队。这支部队的成员大多是生活在国外的德意志族人,熟练掌握一门甚至数门外语,经过特训后身着敌军军服进行渗透作战。在闪击西欧以及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勃兰登堡部队都投入了战斗,并发挥了一定作用。比如,在南方集团军群向利索夫进军之时,一些操着熟练俄语、驾驶着嘎斯卡车的勃兰登堡成员甚至深入苏军战线上百公里,在敌后制造了大量混乱。

渗透作战的成功引起了国防军方面的注意——在此之前,一些以普鲁士武德正统自居的老官僚对身穿敌军制服搞破坏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种“下作的行动”。不过仗都打到世界大战的份上了,这样无聊的教条实在不值一提。国防军下属的东线情报处在1942年开始筹备属于自己的勃兰登堡部队。

 

东线情报处的掌门人是著名的莱茵哈德·盖伦上校。此君以头脑灵光、敢想敢干著称,战后还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混到了一起,成为西德情报机构的头子,继续和老对手俄国人作对。虽然后世历史研究者对盖伦在回忆录中的自吹自擂很不以为然(诸如‘准确判定红军在1942年的兵力和进攻方向’之类的奇谈),但其还是对东线的军事情报收集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的。

盖伦版的勃兰登堡部队被称为“前线侦察连”(德语Frontaufkl·rungskompanie,简称FAK),这些部队一般拥有上百官兵,兵源构成更是个大杂烩:前军事谍报局骨干、空降兵青年军官、东欧德意志族热血青年和冒险家、前线侦察兵老手,甚至还有叛变的红军战俘(即所谓俄国志愿人员)……这些三教九流之人和他们的上司一样“胆大包天”,拿着缴获的俄国武器穿越战线执行侦查破坏任务。1942年初,东线每个集团军群都配属了1-2个“前线侦察连”。

第213侦察连一直在东线南部地区活动,甚至在1943-1944年苏军发起全面反攻后的逆境中仍表现活跃。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出生在乌克兰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德意志族人潘科夫中尉。潘科夫的父亲是一个到俄国讨生活的德国建筑师,母亲则是地地道道的乌克兰人,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通晓乌克兰语和俄语。30年代,潘科夫的家庭搬回了德国,少年时代的他被狂热的纳粹种族主义所洗脑,并在1940年自己19岁生日时加入了勃兰登堡部队。他感到,自己迟早有一天会以征服者的姿态打回富饶辽阔的乌克兰大地,并将在这场战争中载誉而归。

因为自己曾在“赤色国度”的生活经历和身上一半的俄国血统,潘科夫这类人很难在国防军和党卫军中谋得一席之地,更别提升迁了。而在勃兰登堡部队中,这位满怀壮志的青年则成了香饽饽。在陌生的敌国进行渗透任务,光穿着对手的军服,会说一些外语是不够的,还必须通晓敌人的语言、生活习惯才能不露出马脚。这些东西通过特训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必须要在当地浸染多年,潜移默化地自然形成。这也是潘科夫的最大优势。“我们的俄国佬!”一位勃兰登堡部队的指挥官这样称呼潘科夫。当然,这样的外号是善意的,在特殊部队中,具备自己的独特价值是最大的立足之道,没人在乎你的出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