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空间站建在月球表面不是更好吗

未知 2019-10-21 17:52


将空间站建在月球表面不是更好吗


说起国际空间站,有人熟悉有人陌生。建造国际空间站这一想法最早由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提出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初。在此计划被提出之后,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与奋斗,到了1993年,国际空间站被建成,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都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国际空间站被建在近地轨道上,它与地球间的距离仅为400公里。对此,有人表示疑惑,国际空间站好比是太空探索基地,将一个实体基地悬建在空中是否不妥?毕竟空间站具有一定质量与体积,将其建造在空中而非实体表面意味着它需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

另外,更有天文迷直言,科学家做法欠妥,考虑不周,根本不应该将国际空间站建造在近地轨道上而应将它建造在月球表面,如此一方面降低了空间站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助人类开展探月工作。

其实,科研人员在做出重大决策前都会深思熟虑并展开多方讨论,在国际空间站选址方面,他们已经做过多番交流与确认。起初,众多科研人员亦认为将国际空间站建在实体表面更佳。但选择实体表面的前提是选择实体星球,而从距离角度来看,月球无疑是最适合的选择,它仅距地球38万公里。正当科研人员为选到合适星球而感到欢喜时,其他问题接踵而至,最终打消了他们将空间站建在月球表面的念头。

首先是距离问题,虽然地月距离远小于其他星体与地球间的距离,但从实践角度来看,38万公里还是太远,以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难以隔着遥远的38万公里去建造太空基地。

要知道,国际空间站直径超100米,重量至少400吨,要将此建筑物建到月球表面非常困难,估计再花10年都不足够,这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极大的消耗与挑战。而且,空间站建成后,科研人员需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短距离更利于物质运输,也更方便后期保养工作的进行。所以,再三思虑,科研人员改变了原本策略,开始设想将空间站建在近地轨道上而非月球表面。

仅次于距离之后的是资金问题,空间站竣工后,为方便科研工作的进行,科研人员有时需将食物、各种资源甚至是宇航员送入空间站,而搭载各种物品及宇航员的通常是火箭或飞船,若距离为38万公里而非400千米,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往返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往返运输费用,这不经济。

更重要的,许多科学实验需在零重力环境下进行,月表环境并非零重力环境。所以,若将空间站设在月球表面,许多实验或无法进行,这不符合人类的设想,也无法满足人类的实际需求。

除以上几点,月球环境也很关键。众所周知,月球时常遭到小行星撞击,如此环境不利于国际空间站的长久运行与维护。同时,月球环境并不友好,月球几乎没有水、大气和磁场,若宇航员前往月球进行科研实验,或需应对更艰巨的挑战。

因此,从多方面来考虑,月球并不适合作为太空基地。但在许多科学家的设想中,月球仍是一颗潜力星球,它有望被打造成能源基地或生物暂居地。对于这位温柔而又美丽的“邻居”,你有什么看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