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治理离不开调查研究

未知 2020-06-09 14:34
科学的治理离不开调查研究

        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改进调查研究能力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基础,为领导干部实行科学有效治理、最大限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挥着奠基性、前提性、先导性的作用,调查研究能力是保证从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到制度实现过程科学性的重要能力,是领导干部进行治理的必要能力素质。
 
  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客观实际情况,提升治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治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是新时代赋予治理效能的前提,旨在对具有苗头性的问题提前做好治理的准备,以此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提高应对和驾驭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的水平。调查研究作为了解和把握客观实际情况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方式,是提升领导干部治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基础性保障。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及时总结调查研究经验,在调查研究中认知和把握客观实际的整体状况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传家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治理能力的迫切要求,领导干部唯有开展深入唯实的调查研究,才能系统了解和整体掌握治理的实际情况,这无疑是提升治理科学性的前提性工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开展治理工作的基本功,首先体现在对于客观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分析,通过在调研中获取和掌握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把握,以此提高对于治理工作的认识和判断,丰富治理思路,完善治理能力结构,科学及时有效地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挑战,提高治理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在调查研究中提高研判能力,增强治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治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治理实践追求的重要目标向度,调查研究能力体现在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在调查中研究,在研究中调查,将调查和研究视为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通过在调研中科学分析和客观研判,为提高治理能力,发挥治理效能提供实证支撑。
 
  其一,在调研中坚持实事求是分析研判的根本原则。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分析和研究调查研究中的各项问题时应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以客观实际为依据,立足于中国现实大地,从中国大地上获取治理的经验和能量,务实科学地分析和研判。
 
  其二,在调研中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领导干部应善于发现并科学分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问题意识,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化对实践的认知,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丰富治理思路,创新治理理念,在调研中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结果,以找寻问题症结、解决问题为根本目标,做到在调查研究中解决治理问题,制定科学决策,助力实现科学治理,推动解决重大问题,促进治理效能的高水平和高效率转化。
 
  其三,提高辨别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完善有效辨别和系统科学研判、分析、推理的能力是提升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需善于将调查研究中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问题进行科学甄别,系统分类,善于化粗浅为深刻,化零散为系统,从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触及问题深层机理,了解事物根本,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科学研判和细致分析调查研究中存在和反映的现实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中国共产党人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并且始终是人民中的一员,领导干部开展的治理活动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和平台,调查研究的主要渠道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通过蹲点式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等调研方式,综合运用登门拜访法、实地考察法、抽样调查法等科学调研方法,有效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同时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调研对象进行调研,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调查研究中开展治理工作,双向推进,同步运行,从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既定方向上,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地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和定型,提高人民群众的实际获得感和幸福感,筑牢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最可靠、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总之,科学高效的治理离不开深入唯实的调查研究,当下应切实将调查研究融入治理的全过程,充分提高治理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价值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