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让爱国主义焕发时代光芒

未知 2019-06-19 11:38
传承,让爱国主义焕发时代光芒

传承,让爱国主义焕发时代光芒

次仁央金(左)为前来咨询的市民解答问题。

爱国,可以是呕心沥血雕琢闽剧,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爱国,可以是跨越民族播撒大爱,真心真情服务群众;爱国,还可以是不计报酬坚守岗位,坚决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今日,《福州,听我说》第三季电视宣讲大赛参赛宣讲员进入封闭式培训,他们当中不少人都立足岗位,讲述了新时代青年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继承。

颂闽都旋律 传中华气韵

“爱国爱乡”这4个字,闽剧青年演员、市文化和旅游局宣讲员林颖体会颇深。2015年,闽剧大戏《杨门女将》代表中国戏曲,受邀参加第12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折合人民币600元的票提前3个月便被抢购一空;演出当天,能容纳几千人的普希金大剧院座无虚席,观众中还有人携带望远镜,只为更加清晰地欣赏中国戏曲。“此时此刻,闽剧不仅代表福州,更代表中国,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林颖颇有感触。

流响于三坊七巷、水榭歌台,喧闹在市井码头、草野乡间,闽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立体流动、色彩斑斓的福州地方志。闽剧凝聚着有福之州的百年气脉,是福州城市品格精神的呈现。守护福州百姓的精神家园、传播福州文化正是一个闽剧传承人和千百位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今年,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重新创排大戏《陈靖姑》,林颖在剧中饰演女神陈靖姑。由于这出戏文武并重,强度很大,排练没几天,林颖就膝关节拉伤,连同半月板旧伤一并复发,一度痛到无法正常走路。为了不耽误创排,林颖做完治疗,拔掉针灸针、裹上护膝,坚持上阵。

“我只是千百个闽剧演员中的一员,我们共同的使命就是让闽剧薪火相传,让福州文化生生不息!”林颖说,传承好闽剧艺术,做家乡和祖国最亲切的文化使者是每一个闽剧人的责任担当。

藏汉一家亲 反哺谢恩情

“我是一名在福州长大的藏族姑娘。”市人社局宣讲员次仁央金说。20年前,8岁的次仁央金在西藏米林县卧龙乡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四处流浪,被一名来自福州的援藏干部收养,从此与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到福州后,援藏干部帮助我迁移落户,转学入学,培养我上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并和一位汉族人民警官建立家庭。我的成长之路,承载着福建省援藏干部的满满关爱,凝聚着闽藏两地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心血。”次仁央金感激地说。

收获爱,也付出爱。如今,次仁央金在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负责伤残鉴定工作。面对缠着绷带、拄着拐杖、甚至口音浓重的群众,次仁央金总是耐心解答工伤鉴定的相关政策,热情服务群众。据统计,2018年,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窗口受理劳动能力鉴定近3000件,窗口4个工作人员每天接待服务对象100多人次。“我和同事们一起,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满意。”次仁央金说。

除本职工作外,次仁央金还积极参与闽藏两地的交流互访,充分发挥了藏族人适应高原环境和懂藏语的优势,积极充当访问团成员的高原保健员和藏汉干群沟通交流的翻译桥梁。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次仁央金说,她一定要和同事们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服务工作,让爱心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为有福之州、幸福之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弘扬爱国精神 诠释检察担当

“今天这个时代,爱国教育难吗?”市人民检察院宣讲员林慈在《福州,听我说》中,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问题的起源是林慈办理的一起青少年案件。

案件中,十几岁的孩子不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而是每日约架斗殴,替人看赌场、讨债,交女朋友。他们给自己的组织命名为“青云社”,还拍宣传片上传到社交网络平台,博取眼球、宣扬暴力。

这样的孩子何谈爱国?

讯问时,面对“天塌下来都不怕”的青少年,检察官反其道而行之,用关怀和温暖让孩子放下了戒备。“对于一个犯罪少年来说,爱国或许就是认识到自己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的伤害,就是良心的重新发现;而对于检察官来说,能够感召回犯罪少年的心灵也是一种爱国。”林慈说,新时代,爱国教育、爱国方式都应该有更多样化的表达。爱国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一串串数据、可以是普通公民坚守岗位勤劳工作的一天、可以是每个人入职时被告知的那句信条。

据了解,自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福州市两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黑恶势力犯罪分子608人,提起公诉526人。面对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略显普通的收入,检察官们却表示,这份职业能赋予人生的意义是维护公平正义。

“爱国很简单,不用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不用引人注目的高调,它就融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林慈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