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陈永志:历史的“解码者”

未知 2019-06-25 14:37
【爱国情 奋斗者】陈永志:历史的“解码者”

    小时候,陈永志的家就在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陵寝的山下,周边有辽代上京城址和辽代祖州城。长大后,陈永志选择学习历史专业,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在他的眼中,一段段尘封的历史,一件件神秘的文物,都是他要解开的谜。

    陈永志是一名60后,从1986年大学毕业就从事文物考古发掘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陈永志把对这份事业的挚爱和对祖国的深情都投入到乡间田野的考古现场,投入到草原文化和遗产保护的研究之中。

    元上都遗址是内蒙古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陈永志是元上都考古发掘工作的主持人,承担了申遗文本的编写工作,制定了考古发掘方案,组织相关考古技术人员进行考古清理及遗址本体的保护工作。那时,元上都申遗是他揣在心里的一个梦想。2012年,他主持参与的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一刻,永远镌刻在他的生命中。他也因此荣获自治区政府“元上都申遗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陈永志的记忆,被这样一个个非凡的时刻分隔着。

    陈永志主持了“和林土城子古城及周边墓葬”的考古发掘项目,发掘墓葬两千余座,首次将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地区确定为中国古代北方“狄文化”的中心地带,晋文公重耳流亡之地,也是北魏鲜卑的“盛乐都城”。

    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考古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后杭爱省匈奴时期和日门塔拉三连城址进行第五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型祭祀性建筑台基和环绕四周巨大的柱洞遗迹。在蒙古国中部地区发现距今约2000年的疑似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即匈奴人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礼制性场所遗址。

    在蒙古国,陈永志主持发掘的“回鹘可汗的陵寝”,被国际考古学界誉为“欧亚大陆蒙古草原的重大考古发现”。该项目是中国第一次在境外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

    目前,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古迹总数达2.1万件,馆藏文物112万件(套)。面对这些文物,陈永志就像是历史的“解码者”。

    丝绸之路是一条沉睡千年的古道,成为全世界共同保护的人类遗产。内蒙古和这条古道有什么样的联系?陈永志和由他担任考古领队的集宁路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完整的市肆遗址和30余处器物窖藏,他据此提出古代内蒙古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主要起点的重要学术论断,集宁路古城遗址由此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背后,是陈永志在大漠荒原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他在墓群和史书中的寂寞坚守。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内蒙古博物院在陈列展览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大辽契丹》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实现了自治区此项评奖零的突破。2018年,内蒙古博物院观众量达到214万余人,最多一天接待观众2.3万余人。

    陈永志说,内蒙古文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奋斗者,他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一个奋斗者对祖国最执著的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