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把“爱国有我”刻进心里

未知 2019-06-30 18:06


时刻把“爱国有我”刻进心里 


6月18日,临近中午时分,到了赤水市葫市镇小关子村。但见村口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爱国有我”四个红色大字。再看,右下角一排小字,标识这情怀满满的石碑,是小关子村全体村民集资立起来的。

村里文化广场,大屏幕上滚动着一行字:“知三史报三恩讲座”,几十个村民坐在屏幕前,正通过电视收看一位著名大学教授的讲课。广场三面墙都是展示栏,中共历次重大会议,新中国建立后重大事件,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重要政策举措,小关子村解放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今昔对比……有文有图,仔细看一圈下来,对这些内容你心中就都有个底。对比账,有的是粗线条,有的算得相当精细,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教育低保,件件有理有据。

展示墙上的一段文字引起我的注意,镇党委书记袁贵平告诉我,文字提到的这个人,同村口立着的那块大石碑有关系。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在西方列强胁迫下,中国北洋政府代表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协议,引发国内抗议声浪。这年5月3日,北京高校学生代表举行会议,小关子村人、北京大学学生谢绍敏,当场撕破衬衣,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他把血书高高举起,全场口号声此起彼伏。会议决定,把预定5月7日的抗议大游行改在5月4日举行。谢绍敏因此被称为“五四运动先驱”,他的爱国义举成为小关子村的骄傲。

袁贵平说,赤水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提出并且实施“九大工程”,涉及理想信念引领、文明习惯培养、人居环境改善、陈规陋习革除、科技文化普及、法治教育提升、产业发展致富、绿水青山守护、榜样典范品牌九个方面,简单地讲,就是涵盖了当前农村思想、经济、文化、生态、治理方方面面的工作。九项工程都对应农村现实问题设计,这题怎么解?也只有在现实中找答案。

葫市镇的答案是:小切口、大主题。

谢绍敏不是五四运动先驱吗?对于这位值得骄傲的老乡,小关子村人对他了解多少?从这个口切进去,讲爱国主义就能落地。人们对这位同乡先贤其人其事的关注,会逐渐扩大到对他所生活时代历史的关注,进而发展到对了解党史、国史产生兴趣。小关子村党支书方吉平于此有自己的体会:过去你对农民说,要知道党史、国史,可能会引起一阵诧异,那毕竟离他们身边事远了些。谢绍敏的历史本就是国史的一个部分,和党史也有关系,从这个角度打进去,教育群众引领群众的天地就豁然开朗,而且很接地气。村民对谢绍敏的崇敬和怀念,自然而然升华成为对了解党史、国史的渴盼。

打破了与己无关这道关隘,“知党史、知国史、知家史,报党恩、报国恩、报亲恩”活动在小关子村就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民大多不善言谈,可谈起爱国主义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却能把观点表达得很清晰:我们都是农民,不一定能为国家做出多大贡献。但能够把家打整好,把村建设好,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把小关子村的事办好,在脱贫致富后把乡村振兴做出样子,不就是爱国吗?不就是对得起谢绍敏这样的老乡吗?今年4月,村里集资建“爱国有我”石碑,大家争先恐后响应,有出几十元的,有出几百元的,也有人拿出上千元。他们说,这“爱国有我”的碑上刻着我们的心声。

感恩教育是针对农民群众实施的理想信念引领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破解的就是理念宣传宣讲上下一般粗和效果不佳的问题。

小关子村搞感恩教育,不讲大道理,而是先从让农民算清几笔账开始。

算账,是因为有的账还有些糊涂。

今年3月,退了休的赤水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占春应聘做了葫市镇文化顾问,跑小关子村很勤。来之前,他作过专题调研,掌握了一些情况,没想到,到了小关子村,竟能条条对应。

现在农村的发展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可一些农民却不知道这一切因何而来,“幸福不知党为民,得利感谢经办人”,甚至还因为一些具体事,对党和政府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抱怨情绪。还有很多现象令人痛心。“社会主义制度好,集体主义全丢了”,只要国家出政策、给优惠的事,抢着办、闹着干,生怕吃亏;而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开展要影响到自己一点利益,就推三阻四,千方百计找不能干的理由。“只要自己过得好,不管家庭老与小”,不孝不敬的事常有发生,陈规陋习还影响着人。

杨占春和葫市镇、小关子村领导都在为一个共同的主意使劲:让老百姓算账知恩,振作精神,激扬信心,跟着党走,把心思用在全村发展上。

村民一算账,禁不住慨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家家户户印制了账本,农民越算越高兴。

一家农户在账本上这样写着:“党的政策就是好,我用实际来证明。今年一年我家从政府手里拿到的钱有:1、三春补助342元;2、地方公林补助26元;3、生态林补助221元;4、新农合补助8025元;5、耕地地力补助213元;6、农村节育奖300元;7、新农保50元,合计9176元。”

一些村民还在账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以前我要几年才换一套新衣服、新裤子、解放鞋。现在我春夏秋冬都有换季的新衣服、新裤子、新皮鞋。”“过去我们家人口多条件差,没读到几年书。现在的孩子多幸福,不但能念书,学校还有营养餐。”“解放初期,住的是茅草房;改革开放以前,住的是土墙房;现在家家户户住的是砖混结构房,我们真心感谢党!”

村干部则给村民算了几笔更大的账。

仅在2018年,小关子村就得到国家补助资金1555万元。既有通村公路硬化和新建等方面的普惠性投入,也有退耕还林、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农保等20多项特惠性投入。

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农民能说清楚。

71岁的村民谢贤勋,解放以后交了40年的农业税。他算账算得精:按每年300斤稻谷计算,那就是40年里向国家上缴了一万多斤公粮。可是国家改革开放后发放的退耕还林补贴,半年里他就拿到手1.7万元,相当于国家把前40年收的公粮又加量变成钱补贴给了自己。他说,这些账要慢慢回忆慢慢算,越算越感到党和国家好。

低保户姚启华,一年有两万多元的补助款,过去还以为是村支书帮的忙,总想找机会还这个人情。算清楚了账,终于明白应该感谢谁。

天堂村村民张铭,听说我们在小关子村了解“算账感恩”的事,特意赶过来讲自己的故事。

她全家六口人,丈夫因病躺在床上6年,大儿子、大孙子也病的病、残的残。什么是支撑这个家庭过下去的力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全部落到了我的头上!”她家一年得到的政策性补助超过三万元,党员干部引领她发展产业,其他方面的年收入也超过两万元。张铭含着泪花说出心里话:“感谢党和国家好政策,勤劳致富奔小康!”

一边是把账算得让人口服心服,知道该感谁的恩,跟谁走,跟谁干?一边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宣传应该怎样跟党走、跟党干。这下杨占春又有了用武之地。

他把在大同镇黄氏家训基础上改写的《百好歌》,引入小关子村。《百好歌》用语浅显通俗,道理却不浅。“精神与物质,互相支撑好”“环境意识强,净化家园好”“消除人隔阂,当面沟通好”“忆国忆家史,明礼知耻好”“爱国家已事,修身利人好”“鳏寡孤独残,尽力帮扶好”“年华莫虚度,青史流芳好”,纸面上的“好”,农民喜闻乐见,潜移默化,就成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好”。《三字经》也被装进文明新内容,“爱祖国、爱家乡”“不信鬼、不信神”“新农村、新气象”,朗朗上口,好背好记。感恩教育加文明教育,形成了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合力。

小关子村村民杨国超,长期在家中供奉神龛。算账感恩和文明教育,让他想清一个道理:“信什么神?要信党!”他拆掉了家中的神龛,在原地贴上了“感恩共产党一心跟党走”的对联。杨家是小关子村的大姓,今年清明节,有400多人参加的杨姓家族聚会开成了政策形势和家风家教现场宣讲教育会。杨国超请干部来当老师,自己也讲心得,家族的人听着动心,外姓的村里人也羡慕。

赤水市的作法让人感到新鲜。赤水市的同志说,千新鲜万新鲜,其实关键只有一句话: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理想信念宣传宣讲接地气,让农民群众发自内心接受我们的宣传,这样就能促进激发出农民群众追求发展的内生动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