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峙时代,中国航天国际合作前景依然光明

未知 2021-11-28 11:36

中美对峙时代,中国航天国际合作前景依然光明 


这个月有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号火星轨道器和中国“祝融”号火星车按计划要进行五次通信试验。但很遗憾,第一次试验并没有获得成功。火星快车没有接收到来自火星表面的信号。此后再无消息。我们只能假定后面的试验也未获成功。

欧洲航天局推特宣布火星快车-祝融通讯试验(图源:ESA/twitter)

按计划,当火星快车经过祝融号上方时,它会将天线转向火星表面,“聆听”可能来自祝融号的信号。中欧双方在十月份确定了11月7日至22日期间的5次通信机会,每次十分钟。如果火星快车接收到祝融号的信号,它会把数据先保存起来,然后将天线转向地球并开始转发数据。欧洲航天局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空间运营中心将在两小时后收到数据,然后它们会被发给中国航天部门做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由于双方的航天器在设计时并未考虑相互通信,通信中常规的“握手”操作无法进行,火星快车轨道器只能依赖所谓的“盲听”功能来实现数据接收。这个功能是火星快车设计时就有的,但在它围绕火星近二十年的运行过程中从来没有被使用过。所幸的是,火星快车能识别祝融号发送的信息格式。但试验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了行星际任务的技术难度和巨大挑战。

虽然没有等到期待的成功消息,但这次合作仍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仅是中外航天器之间在地球之外的首次通信试验,也预示了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的合作模式。在这之前只有欧美火星探测器之间进行过有限的类似通信。火星是未来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后的首选定居地。在火星上,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团结合作,别无选择。相信中欧双方是基于这样的远见和共识进行的合作。

这项合作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目前中欧关系正处于多年来最低潮。中欧航天合作也因美国压力受到了一些影响。去年9月,瑞典空间公司宣布终止和中国在航天测控领域的合作,其位于瑞典、智利和澳大利亚的测控站将不再为中国提供测控服务。今年8月,德国政府向Mynaric公司发布禁令,不允许其再向中国提供空间激光通信组件。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在进行航天员交换训练(2016年叶光富赴意大利参加洞穴生存训练,2017年马天和萨曼萨赴青岛参加海上救生训练)后也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叶光富在意大利(图源:ESA)

马天和萨曼萨在青岛(图源:ESA)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对中美航天合作设置阻碍。中美在上世纪有过成功的商业发射合作,中国也购买过数颗先进的美国通信卫星。但此后美国掀起了一股以《考克斯报告》为代表的反华浪潮,合作被迫终止。自九十年代末起,美国也多次拒绝了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项目的意向。此后制定的沃尔夫条款更是禁止NASA和中国有任何方式的接触。长期以来中美之间基本不存在航天合作。今天,双方已经进入大国竞争乃至对峙阶段,合作愈加困难。

六次发射美国铱星的中国长二丙/SD火箭(网络图片)

不过,即便中国和西方关系陷入低潮,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仍未受到实质性影响。中美航天合作本来就不存在,谈不上受影响。中欧航天合作虽然有一些波折,但大部分合作项目仍正常进行。我们同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则是在不断推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