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工作10年,为什么别人升职比你快?

未知 2019-10-19 09:12


同样工作10年,为什么别人升职比你快?

就是自己开始理性地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需要培养哪些技能?搭建什么样的资源结构?应该走什么样的晋升路线?以及选择的行业是否站在政策和市场的风口上?

高考时我几乎是闭着眼睛选择了环境专业,当时只觉得“环境”二字是朝阳产业,却全然不知毕业后可以做哪些工作。

大学时我完全不知道那些必修课和选修课有什么用,只是为了GPA和奖学金努力地学。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解也仅限于知道这四个字,去做兼职也并不明确知晓能积累什么经验。

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我认定自己不适合做实验、不想考编制,可是具体进哪一行,应聘什么岗位,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迷茫地海投,迷糊地入职,迷失般准备跳槽……

直到跳槽面试屡屡碰壁,我才认认真真开始挖掘自己的职业意识,开始认真分析我上面提出的那些问题。

庆幸的是,我的觉醒还不算太晚。尤其是最近我接触到了一些35岁左右的朋友时,我深感自己刚一毕业就跌了个大跟头,简直就是上天对我敲响的警钟!

萍姐今年33了,财会专业的她刚一毕业就被父母安排到了某国企的分支单位。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萍姐还觉得挺幸运的,毕竟她直接跳过了艰难的求职竞争,单位的待遇也很稳定。

工作进入第4年,她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那些就业起点比她低的同学,不知什么时候薪水就超过了她两三千。不仅如此,每次聚会时聊起工作,那些曾经吃过苦的人反倒是激情澎湃的,一直也没遇到过困难的自己反而没什么兴趣在。

然而到了结婚的年纪,萍姐想要换工作的心思被长辈的催婚和催生打断了。她又在那个不太满意的岗位上待了7年,直到同级单位纷纷被合并重组,她才痛下决心开始改变。

跟我聊天时,33岁的萍姐感慨自己如今求职的状态与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两样,迷茫困惑,缺少竞争力。不仅如此,年龄方面也完全不占优势,经验也少得可怜。

同样的年龄下,有些人和萍姐一样,还在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找方向,可是另一些事业小有成就的人,已经开始给下一代埋职业意识的种子了。

周末我和做了14年HR的倩姐小聚,她聊到自己儿子已经学了4年的少儿AI。

“如果孩子有兴趣,我准备让他学满10年。”倩姐说,“在国家的2020规划里,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他未必要学出什么大的成就来,但浸泡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中,再加上他对机器人什么的确实很有兴趣,一定会对他未来的事业发展有帮助。”

我感慨倩姐筹谋的早,她说:“那当然了,我们不过是工薪阶层的家庭。孩子未来还是要先找自己适合的行业解决谋生问题,积累到第一桶金之后才能去创业,或者去完成那些烧钱的梦想。”

跟很多三四十岁遇到中年危机才寻求职业咨询帮助的人相比,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就已经在父母的引导下,有比较明确的职业意识了。

我相熟的一个职业规划师,专门在做初高中的职业规划培养。他说现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做沙盘和测评。

咨询师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性格和未来的就业市场倒推,指导孩子进行文理科选择,建议譬如英语、演讲、绘画或音乐等的能力培养。

我也遇到过一些才上大学的小朋友自己联系到咨询师,提前规划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进阶路线,好通过有目的的实习早做准备。

一个在金融行业做管理的朋友告诉我,真正的大公司,很少接纳中年逆袭的人。

说的残酷一点,要不你就是985或211毕业的,要不一毕业就进入了四大会计事务所或同行业大公司工作,否则连竞争的门票都拿不到。

因为一开始就有明确职业目标和强烈职业意识的人,到了中年会发挥得更加稳定,过去积累的资源,包括多年工作培养出的视野和格局,这些都不是人到中年可以努力来的。

换句话说,同样是工作了10年的人,你还在晕头转向地寻找目标,而那些很早就有职业意识的人,可能在进入职场三五年甚至是10年之前,就对未来的方向做出选择了。

还有人或许会质疑,目标和方向有那么重要吗?

如果我一开始就蒙头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哪怕是没有职业意识,也不至于中年落魄吧?

可是最擅长研究牛人的作者何加盐,分析了包括任正非、刘强东、王兴、张一鸣、程维等商业大佬在内的一批牛人,总结出来一个“牛人公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