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已经不配找工作一样

未知 2020-10-25 19:58


本科毕业已经不配找工作一样

我担心的只是,对学霸的狭窄定义与示范,会传递一种选择时的盲目:把本科当成研究生预科班,进入大学就放弃了以“找份理想工作为目标”的选项,直奔下一个阶段,直接以保研和考研为目标,将下一阶段更高学历当成最优选。保研考研不是出于主动和理性选择,而是一种随大流的从众,没有尝试“专业优秀到能找份好工作”的努力,就先接受了“考研比工作要好”“研究生比本科更好找工作”的结论。
吐槽青年出品
 
这个困惑,由来已久。常看到大学和媒体宣传各种“学霸宿舍”“学霸舍友”,将“全寝室保研或考研”作为示范和佳话,这几天冲上热搜的一条新闻是,武汉某大学一则佳话:优秀会传染,寝室8人全保研,入学时就约定“全寝保研”。随便搜一下,可以见到很多类似新闻:最牛学霸寝室全部考研成功,某宿舍全员保研,颜值与实力并存。10个学霸宿舍38人全读研。与“全部考研保研”绑定的“学霸寝室”,已成为一种惯用的榜样塑造框架。
 
励志当然很好,刻苦用功去追求深造,也值得学习,但总觉得这种励志框架中带着一种“考研保研比工作更优秀”的价值暗示。
 
有人说,人家宣传“学霸寝室”全保研考研,只是说他们优秀,并没有说找工作不好、不优秀啊。——虽然没说“找工作”不好,却在典范塑造的选择中隐含着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见过“学霸寝室:6人全拿到名企offer”、“学霸寝室:8人全进入理想单位”、“学霸班级:38人全部找到心仪工作”这样的新闻报道吗?视野之内好像没见到。对学霸的定义就是以考试为中心:会学习,在各种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学习很优秀,毕业后被各单位争抢,找到了一份理想工作。树立何种典范,体现了根深蒂固的价值偏向,温水煮青蛙的慢炖中,人们似乎也已把“本科毕业后最好读研”当成不证自明的事,好像本科毕业不配找工作一样。
 
我佩服那些成功保研和坚持考研者,那需要强大的学习毅力,锚定一个目标不放松,过着图书馆、自习室和寝室三点一线的冷板凳生活,不为窗外喧嚣所惑。我担心的只是,对学霸的狭窄定义与示范,会传递一种选择时的盲目:把本科当成研究生预科班,进入大学就放弃了以“找份理想工作为目标”的选项,直奔下一个阶段,直接以保研和考研为目标,将下一阶段更高学历当成最优选。保研考研不是出于主动和理性选择,而是一种随大流的从众,没有尝试“专业优秀到能找份好工作”的努力,就先接受了“考研比工作要好”“研究生比本科更好找工作”的结论。
 
有人说,现在本科毕业工作这么难找,学历水涨船高,招聘要求膨胀,很多用人单位都以硕士为底线学历,现实逼着学生追求保研考研啊。不错,这好像是主流认知,但我想说的是,不要还没有努力,就放弃了另一种“优秀”的方式。就拿新闻专业来说,有学生咨询我考不考研时,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别把研究生当成回避矛盾的缓冲地带,如果本科毕业能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必去考研。新闻实务工作,实际并不需要研究生学历,本科进入媒体是新闻从业的黄金入口点,那时最有新闻理想和闯劲,最有实践冲动,最有新闻好奇心,最好的年龄。读了研究生,更多的研究熏陶和学术训练后,心理上可能离实践和实务就远了。
 
还是拿新闻行业来说,确实,现在进好的媒体比较难,尤其是以本科学历。但不能放弃这样的努力,我认识好几个同学,为了进入心仪的媒体做新闻,大二开始为此做准备(而没有把考研保研当第一选项),了解那家媒体的文化和对员工的要求,研究其报道风格,有针对性地作充分的知识和实践准备。用校园实践作品争取到进入这家媒体实习的机会,毕业论文也以研究其“编辑部文化与名记者关系”为题,非实习期间也保持着写作供稿的联系,毕业时顺理成章进入那家媒体。好的单位,不会拒绝这样的优秀人才,学历可能只是在信息不对称下、对普通人设置的一种筛选机制。
 
并不是让大家都去模仿这种方式,有很多努力的方式,其他专业也未必如新闻专业一样。我想说的是,不要未经努力就接受“本科找不到好工作”“进不了好媒体”的迷思,不是基于理性思考而是基于逃避和从众,把保研考研当成天经地义的第一选项,把惰性、惯性当作天然性和必然性,以“保研考研比工作优秀”“大家都在考研”掩盖对另一种努力的恐惧和回避。好像考研保研在当下已经成为主流选择,大学里各种机制都以此为中心,绩点,教学,奖优,课程设置,教育导向,都烘托着保研考研的氛围,把每个人卷入其中,跳过工作选项而直奔考研,“学霸寝室”的典范塑造也是这种教育文化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要设置本科呢?这不是研究生预科阶段,而是具备通过四年专业学习能在职业系统中找到一份工作的能力。当然,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要去找工作,我想说的是,“具备这种能力”是衡量这个阶段“是否优秀”的重要方面,而不是其他,不是“考研保研比工作更优秀”。
 
是的,千军万马争相考研,可能是学历贬值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人们只是顺从于残酷的现实,很多时候缺乏主动选择的能力。但我想说的是,在“结构化”面前不能失去思考能力,不能被别人定义的“优秀”牵着鼻子走。学历膨胀,是教育退化和供需失衡的双重后果,本科专科化,硕士本科化,博士硕士化,这没有提升社会的学历层次,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退化和消耗。我们能做的是,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是他人导向而是自我导向,自己去定义“优秀”,学好这个阶段应有的知识,具备这个阶段应有的能力,敢于面对挑战,而不是盲目随大流,本科配得上一份好工作的。
 
向那些努力争取保研考研的同学们致敬,只要这种选择是出于自己的深思熟虑,而不是对未来不知所措时的盲从和权宜,努力终会有回报。会学习善考试的学霸挺好,我也喜欢另一种学霸:能学以致用,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敢于不考研,在该找工作的阶段勇于面对挑战,具备拿到优秀工作机会的能力。工作后有了问题意识和深造欲望,带着实践困惑选择回学院深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