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将要走向何方?

未知 2019-05-14 14:12
青年文化将要走向何方?

青年文化将走向何方


“青年文化”已然成为时装产业最热门的标签。伴随着Vetements、Off-White、Ambush这一批号称打破了街头与高级时尚界限的品牌兴起,再到Kim Jones推出爆炸性的Louis Vuitton X Supreme系列,正式宣告奢侈品牌与潮牌的结盟,青年文化成为行业高频词汇,它似乎不再是选择,而是一种必然,是一股谁不顺从就将灭亡的席卷性力量。


这青年文化浪潮下,千禧一代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年轻的创造力被充分调动,一切沉疴和固定思维都要被扫除,一切旧规范和旧权威都在被颠覆。


然而,青年文化真的获胜了吗?它会持续改造时尚产业,实现从风格到思想,甚至到社会结构的变革吗?或者说,撇开这些商业奇观,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改变和参与了什么呢?


一个可悲的事实是,除了一系列爆红商品和联名系列,青年文化在时装产业中几乎别无他用。对新潮商品的消费部分地代替了青年文化本身。表象取代了实质,符号超越了价值。想要成为酷的人吗?拥有酷的单品即足够。


这种把消费主义渗透包装成文化渗透的把戏并不难看破。早在两年前,时尚评论家Chris Wallace就在时尚媒体《BOF》撰稿,感叹这个“图像即是一切”的浅薄时代。甚至正宗发源于街头的潮流网站Highsnobiety,去年也刊文将潮牌火热的二手交易市场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进行对比,展开对这种表面变革的怀疑和反思。


今天,我们常常将街头文化和青年文化混为一谈。因为从90年代以来,嘻哈音乐正逐渐在青年文化景观中占据主导地位。嘻哈诞下了其它音乐种类所未能产生的衍生品——街头潮牌。发展至今,街头服饰的审美和消费模式几乎等同于青年文化的审美和消费模式。潮牌曾经是真酷的,自创了一套模式,与传统高级时装也互瞧不上。潮流品牌Fear of God的创始人Jerry Lorenzo曾经这样定义街头服饰:“没有投资者,没有商业合作伙伴。产品是纯粹的,不遵循任何传统时装体系和时装周日程。”


保持纯粹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视为青年文化的重要品质。它企图摆脱资本,旗帜鲜明地反对将一切商品化的企图。如今,这种反抗以胜利的名义,彻底失败了。


青年偶像和潮酷小生们正背叛自己的文化,他们积极与大公司和资本结盟。新时代的音乐人,忙着兜售各种时尚和美妆系列。LVMH将Kanye West的创意总监Virgil Abloh收入麾下,还盘算着要与歌手Rihanna共创品牌。价值十亿美元的潮牌领军者Supreme,公开接受了美国金私募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 的入股。


诚然,我们没有理由要求青年文化及其期间的弄潮儿成为对抗资本主义的献祭人。但最让人沮丧的是,如今的青年文化被剥削得几乎连一点文化观点都不剩,除了成为促进消费的空洞手段,它的理想和抱负,都烟消云散了。


要知道,反全球化运动曾经是青年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音乐人的带领下,反对贸易不公和经济压迫的全球性抗议运动持续展开。U2的主唱Bono为了发达国家免除第三世界外债而极力奔走,Rage Against the Machine大量印发主题文化衫,抗议跨国公司对其他国家劳工的剥削。在这一系列运动的影响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应运而生。而如今呢?乐队文化衫成为了新的时装潮流,可这背后非但无须包含任何政治诉求,甚至都不需要对音乐本身有所了解;拥有了售价850美元的Triple S就是拥有了青年文化。除了偶尔担心质量,没人会想要考察劳工的生活状况,也没有人愿意费力多花一秒去思考全球化生产的社会议题。


青年文化的引领者、青年文化产品的炮制者,不但与资本结盟,甚至摇身一变成了资本家本人。今天,最酷的事情就是赚钱,卡戴珊姐妹因超乎想象的赚钱能力而成为青年一代的偶像,Kanye West和Rihanna都因为推出了畅销产品而更加地位卓然。始于反叛,抗争了几十年之后,青年文化终于与它所抗争的站成了统一战线。


而在文化祛魅之后再来看街头服饰流入高级时尚的那些产品,简直是将平庸单品包装成高价商品的骗局,它们无须高级时尚严苛的裁剪和缝制工艺,往往容易制作,重度依赖平面设计和丝网印刷。人们在付出高价获得了“我很酷”的新鲜感和虚荣感之后,会怀念那些真正制作精良的衣物吗?简直是一定的。


我并没有全盘否认青年文化的意思。相反,如果认清了消费主义是通过何种形式,顺着什么话语最终渗透到了我们的个体行为和选择当中,它又是沿着什么路径最终穿透和控制了青年文化,才有可能重新赋予青年文化一线生机。


法国作家、哲学家Alain Badiou这样描述过人生的两个方向:“要么用激情燃烧生命,要么用激情构筑人生。”燃烧生命,意味着纯粹式崇拜、反叛;构筑人生,则是让自己投身实现未来,获取成功,赚取金钱,过上舒适人生。


在我看来,Badiou所描述的前一种方向,恰好描述了青年文化的内核。它发源于一种对于社会产生全面幻灭的宣泄。是青年人在未被完全驯服前所点燃的一团火焰,这团火焰熠熠生辉,发出热量,只能照亮瞬间,却可星火绵延。


我们永远需要的一种野生力量,用以发泄不满,用以寄托对理想主义的向往。让时尚产业和街头服饰消费模式所宣扬的青年文化埋入尘土吧。当代青年文化及其价值体系,需要重新被定义和被塑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