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圈 青年创新动力足

未知 2019-05-22 15:41
打造生态圈 青年创新动力足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青创团队、青创基金、青创比赛、青年助理……一系列为青年创新创业打造的青年创新生态圈,正在成为青年人才成长的最佳“温室”。即将召开的“三创新”大咖论坛将邀请专家们与青年员工零距离接触,以自身的经历传授宝贵经验,激励他们奋斗进取;该所联合厦门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吸气式智能发动机概念设计大赛发出征集令,吸引更多青年碰撞、激发优秀的创意概念。

创造健康“生态圈”

空气、水、土壤、营养……一颗幼苗只有在健康的生态圈中成长,才能枝繁叶茂、结出硕果。31所35岁以下的青年人共有960人,约占全所人数的40%,“如何激发出青年人干事创业的状态,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甩开膀子铆劲干,是青年工作的重点。”31所党委副书记张鸣戈十分注重“生态圈”的建设,“首先要有好的氛围,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青年创新基金的设立,成为培养青年人主动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很好的“肥料”。去年,在首届评选中共有9个项目获得所里的基金支持和两年时间内一对一的孵化管理。

31所3室设计师管晓乐的微小型无人侦察旋翼式飞艇项目获得首届基金支持,他将自己对飞行器的热爱转化成为小成果,并在前不久通过了项目的中期评审,他正在考虑项目未来应该如何降低成本和提升使用便捷性。

“资金的投入是为了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参评项目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张鸣戈介绍,青创基金就是专门为青年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提供支撑的。

个人和团队共成长

突破发动机前沿难题、吃饭吃出来创新点子、项目展示机会轮流承担,取意为打破常规、追求卓越的31所BreakTeam团队已经成立了5年多,这支起初只是为试着攻克工作难题而自发组建的临时队伍,从最初的三四个人,壮大到现在的20多人。

“所里对团队的支持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创造机会和平台,让队员们能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在Break Team团队首任队长蔡文哲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层出不穷的创意得到释放。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优秀项目奖、中国商飞3D打印结构优化设计大赛优秀奖……这几年,BreakTeam团队的航天智能灶、飞机控制面等项目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31所的青年创新生态圈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经过几年发展,即将接任团队第二任队长的王雨龙正在思考团队的未来,并筹划着召开一次座谈会,邀请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他希望能够将“人员综合能力快速发展、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团队建设思路”这三个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让团队和成员们共同成长。

像BreakTeam这样的团队,在31所还有好几支,“青创团队的茁壮成长正是青年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这为研究所创新发展注入了不可或缺的新鲜力量。”张鸣戈说。

“出人才”最重要

“青年人有着一腔热血和十足劲头,在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单位以正确的方式拉一把、帮一把。”张鸣戈十分关注所内每位青年的发展,经常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在她看来,青年人需要在团队中有存在感,要推动他们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前几年,在集团公司大力推广应用“青年助理”管理模式的号召下,31所也开始通过让骨干青年提前介入管理工作,以“实战”的标准培养青年,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去年,在31所领导岗位选拔的竞聘过程中,12位曾经担任青年助理的员工脱颖而出,真正达到了激发青年潜能、加速骨干青年成长的目的。

参加创新比赛也是促进青年快速成长的一种方式。31所已连续举办两届青年创新大赛,参赛选手脑洞大开,在涡轮、冲压、前沿探索空天动力技术等领域尽显青年风采。

“创新工作是青年成长的‘试验田’,最重要的是‘出人才’。”张鸣戈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完善所里的青年创新生态,想方设法为青年提供更适合他们成长的“圈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