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刷得再“白”,也盖不住扶贫的“黑点”

未知 2019-07-04 11:49
墙刷得再“白”,也盖不住扶贫的“黑点”

墙刷得再“白”,也盖不住扶贫的“黑点”

 

据媒体近日报道,安徽省阜阳市在扶贫过程中将一些村庄的房屋墙面清一色地刷成了白色。村庄“变白”,乍一听或是乍一看,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取决于这种变化,是实质之变,还是表面之变;是名副其实之变,还是弄虚作假之变。说到底,村庄“变白”,关键是要变出成绩,而阜阳市恰恰变出了问题

首先,操作上太粗暴。“刷白墙”工程刷的是农民的墙,自然应该首先征得农户的同意,但当地在刷墙的时候操作过火,啥都刷白,甚至“把人家红门刷成白门了,像哭丧一样”,如此刷墙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其次,工程上不中用。墙面是被刷白了,但走近就会发现,部分墙体表面的白灰层已经开裂,露出内里斑驳的砖块。如此工程,既不中看,也不中用。最后,资源上浪费钱。墙体刷白虽然没向村民要钱,但据村民反映,一年之内,工程队又刷又刮来了四次,实在是太浪费钱。

 

墙刷得再“白”,也盖不住扶贫的“黑点”

 

▲阜南县郜台乡郜台村,村中房屋外墙被刷成一水儿的白色。

就以上问题而言,阜阳市在扶贫过程中刷出来的“白墙”恰恰是工作中的“黑点”。“白墙”变“黑点”,其实是所谓的“成绩”变成了真正的“问题”,如此变化,反差虽然巨大,但并没有让人感到震惊。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把脱贫攻坚工作,简单地、错误地理解成“有钱盖盖房,没钱刷刷墙”,此事倒也并非孤例。真正让人感到震惊的,不是“黑点”的存在,而是“黑点”的数量:正如阜阳市的“白墙”不止一堵,阜阳市扶贫领域的“黑点”也不止一个。

厕所改造搞成“半拉子工程”。阜南县郜台乡桂庙村新修建的公共厕所,不到一年时间,就断水断电。不仅如此,村里的污水处理设备也一直处于“烂尾”状态。拆违拆旧搞成“龙卷风工程”。据阜南县郜台乡郜台村村民反映,乡里的干部前一天来下达拆违通知,第二天,挖掘机就进村拆违了。建档立卡推行名额限制。据阜南县郜台乡郜台村多名村民反映,他们在向村里申请“贫困户”时,被告知已无名额。另外,据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邱营村村民反映,当地的扶贫帮困存在造假贪腐现象。还有,阜阳市颍州区扶贫办曾预算60万元,采购脱贫摘帽专题宣传片。“宣传片事件”虽然中途被叫停,但仍然可以视作阜阳市扶贫领域的一个“黑点”,只不过这个“黑点”更为隐性而已。

 

墙刷得再“白”,也盖不住扶贫的“黑点”

 

▲阜南县郜台乡桂庙村,刚修好半年多的公厕断水断电。

扶贫之事无易事。单就厕所改造而言,当地有没有足够的水源条件,当地百姓能不能支付得起这笔冲厕支出,改造后的水厕在冬天存不存在结冻问题,要不要铺设排污管网,冲厕污水如何处理,改厕资金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改厕不易,扶贫领域的其他事也大体如此。扶贫工作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这么一个结果:该办成的事没有办成,不该出现的问题反倒出现了

当然,这些绝不是扶贫出现“黑点”问题的理由或是借口。不管怎么说,扶贫要有最基本的底线,而这底线就是绝不能扰乱群众的生产生活,绝不能损害群众的正当权益。改厕不见成效,排污反倒毒死了鱼苗;拆违拆旧简单粗暴,甚至就地填埋群众物资,这就扰乱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建档立卡推行名额限制,扶贫帮困存在贪腐造假,这就损害了群众的正当权益。如此扶贫,就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问题;就是硬生生把一件好事办成了坏事。

 

墙刷得再“白”,也盖不住扶贫的“黑点”

 

▲阜南县郜台乡桂庙村,污水流进养殖户鱼塘,造成鱼苗死亡。

既成事实的“黑点”也好,未成事实的“黑点”也罢,阜阳市扶贫领域出现的“黑点”,在数量上如此之多,在分布上如此之广,只能说明一个道理:与其说是行动上出现了“黑点”,还不如说是认识上出现了“黑点”

这认识上的“黑点”主要便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和巨大危害认识不到位。“刷白墙”“拍摄宣传片”“半拉子厕所改造”,重其外不重其内,重其形不重其实,这属于典型的形式主义,而他们没有认识到位。拆违拆旧搞“一阵风”“一刀切”,建档立卡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扶贫帮困重造册填表、不重核实,这属于典型的官僚主义,而他们也没有认识到位。脱贫攻坚,只许胜不许败,地方上如此作为,损害的不仅仅是地方百姓的切身利益,更有损于党和国家对千万贫困群众的郑重承诺,这巨大危害他们更没有认识到位

墙刷得再“白”也盖不住扶贫领域存在的“黑”,阜阳市在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已经引起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中央对这一反面典型进行了全党通报,安徽省也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清单,此后,该撤职的撤职,该调整的调整,对于单个案件,事情总有画上句号的那一天。但阜阳案件所呈现出来的这些问题,真的只是阜阳市一个地方的问题吗?其他地方是否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也存在此类问题?跳出阜阳市单个案件,站在全国的角度去审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基层治理、社会发展问题,应该说,事情远未到画上句号的那一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