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农民自制“机器人”3年卖百万

未知 2019-09-04 18:14


六旬农民自制“机器人”3年卖百万 


乍一看上去,河南省洛阳市段西村与普通的乡村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因为有一个60岁的段少杰,这个小村庄似乎又有那么一点儿不一样,一些“钢铁怪兽”机器人经常会矗立在村子里的段少杰家的院子中。从2015年起,段少杰开始自制机器人雕塑,最大的能够达到十余米,一开始这只是他的爱好,后来逐渐也成为了谋生的手艺,段少杰的儿子段铁牛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也返回家中和父亲一起做起了机器人。

考上大学未收到通知书 美术梦被中断

段少杰出生于河南洛阳段西村,今年已经60岁,他早年当兵,复员后到当地的戏剧团做舞美等工作,后来又当了几年的大货车司机,除了当兵的几年,段少杰一直生活在乡村,算是地道的农民。直到2014年他从电视中看到了“变形金刚”的形象,于是痴迷其中不能自拔,开始自己制作类似“变形金刚”样子的机器人。

“其实农民做机器人、造飞机的新闻挺多的,但是相比于完全的门外汉,我算是有一些美术基础的。”段少杰4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说,他从小酷爱美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还参加了高考,并被西安美术学院录取,“那个时候美术专业几乎不考文化课,我有绘画功底,所以被录取了,邮局也给我们村子送来了录取通知书。”

据他说,在段少杰的村子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那份录取通知书被送到了同村村民的家里,而因为段少杰当时在村子中通常被叫小名“老六”,甚至连拿到通知书的人也不知道段少杰的真实名字,那份通知书就一直没能够送到段少杰的手里,直到后来段少杰在那户村民家中看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但是那个时候早已经过了学校报到的时间。没能够去上大学学习专业的美术知识,也成了段少杰一生的遗憾。

废料焊接“机器人” 第一件作品便达11米高

段少杰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虽然没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美术,但是这些年来也并没有放弃和美术相关的工作,无论是在部队时,还是后来复原到当地戏剧团,都在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在2014,段少杰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了变形金刚的形象,便一下子被吸引,并尝试自己打造机器人,“那个时候我就去废品收购站、汽修厂寻找废料,然后自己加工焊接,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件作品。”

段少杰所谓的第一件“机器人”作品并不能动,而是一件焊接固定的“雕塑”,但是高度达到了11米多。

“开始父亲和我说想做‘机器人’,我也没多想,就告诉他想做就做,后来他做好了拍照发给我,我没想到能做到这么大,还挺吃惊的,周围的同学也觉得父亲特别牛。”段少杰的儿子段铁牛4日告诉北青报记者。

段铁牛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美术,后来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并在那里攻读美术学硕士学位,直到2015年毕业。

“毕业之后,我在北京工作了一年,自己创业做公司,发展还可以,但是后来父亲那边做机器人比较忙,我就回到老家给父亲帮忙了。”段铁牛说。

做机器人带来经济收益 未来想改变“作坊式”经营

而之所以能够放弃北京的工作返乡,段铁牛表示也是因为制作机器人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2016年的时候,我们联系了当地的一家汽车销售商,他们当时在做一个主题公园,刚好也在寻找能够做机器人雕塑的人,我们联系到了他们之后,他们一下子就定了26个,我们也制作了很长时间。”他说,“3年多的时间,制作机器人给我们带来了超过百万的收入,不过这些收入绝大部分又被我和父亲投入到了新一轮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

段铁牛的回乡,也让段少杰制作机器人有了更多的“科技含量”,“以前我做的更多的算是一种‘雕塑’,是不能动的,但是现在我们开始制作会动的能够控制的机器人,去年的时候我们还受邀去参加了遥控机器人对抗赛。”段少杰说,“另外儿子还会电脑建模,我们还买了一个小型的3D打印机,以前都是手绘图然后摸索着制作,现在就可以提前用电脑设计出来,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段铁牛说,现在父子俩制作机器人的过程还属于“作坊式”,未来他们希望能够和专业的制作企业联合,把父子俩现有的一些想法实现,逐步让产品规范化。

“我可能会把制作机器人当做一种工作,未来我或许不会一直从事这项工作,但是对父亲来说,这算是一种热爱,他应该会一直继续下去。”段铁牛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