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新区民生事业发展综述

未知 2019-10-18 18:37
宜昌高新区民生事业发展综述

  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宜昌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生产生态品质布局和优美宜居生态环境的期盼。

  在推进高新区尽显创新之美的基础上,以山水园林写意绿色发展,不仅让高新区迸发出蓬勃的发展生机,更促进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全面提升。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宜昌高新区致力于通过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绿水青山打造发展磁场

  经济发达不一定宜居,环境优美但缺少就业也不一定宜居,缔造高新区“人人向往的发展磁场”,不仅要有颜值,更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

  为了补齐城市发展跛腿的短板,高新区立足生态引领,依托产业和城建两条腿走路,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迎头赶上,环境治理铁腕推进,民生工程加速建设,让高新区迅速成长为一个宜居、宜业、人人向往的发展磁场。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如此的生活空间,可谓是人人向往的地方。“人民向往的就是高新区应该努力的!”这是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付诸于实践。

  在众多的实践中,三峡专用公路匝道及沿线改造和白洋园区长江岸线绿化,无疑是最为动人的乐章。

  在走过三峡专用公路的司机眼中,灰色或许是一种永恒的记忆。这种色调不仅让人视觉疲劳,还让人倍感压抑。将三峡专用公路匝道及其沿线“由灰变绿”,让“疲劳路”成为“景观路”,应该说是不少人的一个梦想。面对群众的期盼与呼声,高新区按照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着手对这条道路的匝道及其沿线进行了绿化改造。随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三峡专用公路是路旁绿意盎然、匝道景观别致,好一条赏心悦目的景观公路呀……

  长江——中国的母亲河、宜昌的生命河,高新区白洋园区紧紧地依偎在她的怀中。在促进园区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长江,是高新区面临的“必答题”。面对这道“必答题”,高新区给出的答案铿锵而明亮:“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基于此,白洋园区着手强化了长江岸线复绿及污水净化工作,截止目前,白洋园区绿化长江岸线达2.5公里,运河铁路桥和柏临河灵宝村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高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

  而今,漫步东山园区,微节点、微景观改造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景观廊道亭榭相映、层次分明、四季常青,成为周边居民休闲锻炼的首选之地……

  生态引领,缔造了优美的宜居宜业环境,也形成了高新区吸引企业、吸引人才、吸引资金的“强磁场”。今年1~9月,该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外贸出口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工业总产值增幅居全市第二。

  舒适宜居营造文明家园

  土门集镇——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所在地。长期以来,此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摊点随摆、车辆乱停、路面坑坑洼洼、房屋破损不堪......历史上虽经多次整治,却总是“隔靴挠痒”,一如从前,附近居民怨声载道,过往客商叫苦连天。

  2018年1月14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宜昌高新区迅速在土门集镇掀起了一场“让土门不再土,常堵不再堵”的综合整治战役,完善下水道、兴修柏油路、整齐摆放摊位……几个月来,生态整治后的土门集镇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当地居民说起变化,无不交口称赞:“只要沉下心,实实在在地为民干事,共产党从来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儿!看现在的土门集镇,哪个不羡慕?”

  现在,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土门集镇早市菜场,叫卖声此起彼伏,为居民诟病的“脏乱差”已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摊位,干净整洁的地面和不再拥堵的通道。

  泥巴地变公园、脏乱小巷变游园……这些变化在宜昌高新区不胜枚举。宜昌高新区厦门路社区一条无名小巷的变化,让退休教师彭万法感慨万千,他向高新区建管部门写了封感谢信,讲述“无人坡”变成“光明巷”的故事。

  曾经的“无人坡”,“此前几十年,凡曾路过这里的人们无不怨声迭起。……坡面坑坑洼洼,荆棘丛生。路旁修了三处露天厕所,漫天臭气。因黑灯瞎火,该处多次发生抢劫事件。”

  2016年夏,接到群众联名信后,高新区经过多次调研,决定对巷道进行改建,并将巷道命名为“光明巷”。历经数月奋战,“无人坡”变成“光明巷”。

  现在,“入夜,全巷华灯灿亮,乐声、歌声、谈笑声,一片欢欣,一片祥和。万千感慨之余,心底里永存两字:珍惜!珍惜!”

  宜昌高新区为把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擦得更亮,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重点措施落实,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持续推进杂居小区、集贸市场、交通秩序三大突出问题整治。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看得见的改变,让居民自觉广泛地加入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

  垃圾分类扮靓城市生活

  走进楠海花园小区大门,人行道旁就立着一台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一位居民熟练地拿出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了一下,“嘀”的一声,一捆蓝色的垃圾袋便从取袋机下方的取袋口“吐”了出来。

  “这些蓝色垃圾袋,是专门用来装瓜果皮等厨余垃圾的,一个月领一次,一捆刚好30个。”小区居民李秀英拿着刚领的袋子向我们解释。

  “这可不是普通的垃圾袋,每个垃圾袋上都有“专属”二维码,在居民扫码领取时就与居民信息绑定,垃圾分类督导员看到哪袋垃圾分类不准确,只要一扫垃圾袋上二维码就能找到垃圾袋的主人。”谈起这垃圾袋的作用,高新区市政绿化环卫处副主任顾峰脸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

  为牢牢抓住垃圾分类“准确率”这个“牛鼻子”,高新区协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研制垃圾袋智能发放机,通过信息采集、建卡立档,实现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由松散粗放向精细精准转变。

  目前,高新区已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穿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城市的角角落落,行业主管部门、街办、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六方会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如今,一曲垃圾分类“大合唱”奏响了生态文明“主旋律”,一场以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培养习惯养成的文明新风正吹遍美丽高新。

  生活改善收获满筐实惠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至此,“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自贸片区建设四大国家级战略在宜昌高新区叠加,促使高新区加速建设成为内陆地区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

  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围绕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除了政策、平台方面的红利外,高新区的居民也尽情享受到了公园舒适、优美环境带来的“绿色福利”。通过生态建设改变生活,“家门口就是公园”在高新区已成常态。“燃烧我的卡路里……”运河公园健身广场,大妈大叔们换上了最新的广场舞神曲,周边观看的市民也伴随动感的音乐一起扭动身体,整个场面好不热闹。

  在满足人民健身休闲的基础上,高新区更是没有忘记对“未来”的培养。总投资8825.94万元的高新区汕头路小学于9月正式开学,极大地方便辖区居民学生的读书学习……

  “共享是最温暖的主题,民生是最厚重的底色。”下一阶段,高新区将进一步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宜昌实际,找准片区定位,放大自贸效应,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大河奔流,肩负期待与使命,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砥砺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