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画面,一起领略扶贫干部的日常

未知 2019-10-23 11:15
三幅画面,一起领略扶贫干部的日常

我叫张伟,是中国电科下属声光电公司的一名普通青年职工。2017年,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我来到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片区四川省叙永县江门镇高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暑往寒来,一晃已是两年春秋。回首来路,驻村工作让我经历、收获了很多,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高家村坝子里夜晚的繁星,熠熠生辉、闪耀动人。

挂图作战,朝着“改变”奋斗

三幅画面,一起领略扶贫干部的日常

 

“张伟书记,牛场第一批肉牛出栏销售款已经到了,你看咱们下一步怎么干?”2017年12月31日,高家村党支部书记何小林拿着汇款单据来找我。

恰好这两天,我也正在琢磨这件事,我对他说:“老话说得好,‘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牛场一定要把养殖销售转起来。这几天我写了一个大致方案,大方向上至少‘管三年’。你来看这张‘集体经济年度发展作战图’,按这个路子一步一个脚印的干,把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建起来、特色肉制品推进城、农村经营人员培养起来……”说着我们一起讨论起来。

“对!对!张伟书记,就是这样,牛得进城才能卖出好价钱,培养起村里的‘牛经理’‘牛行家’才能有大发展!”何小林的眼睛逐渐亮了。

这时,我来到高家村已四个月,慢慢适应了环境,工作也有了头绪。几天前,我在这里度过了30岁生日,此刻“三十而立”这个词,于我而言有了别样意义。它绝不能是时间徒然流逝的载体,应当是心性愈久弥坚、目标耕植长成的标尺。

打基础、利长远,产业帮扶项目初见成效,再次吹响了朝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目标奋进的号角。

我想,为了改变,为了更好,必须挂图作战,加油奋斗!

乌蒙好牛,熬更守夜“争气”

三幅画面,一起领略扶贫干部的日常

 

2018年10月16日,国家扶贫日的前一天,为了准备“乌蒙好牛”集体经济品牌发布会,这天我们又工作到了凌晨3点。

“展架装好了,商标展示效果图已经导入电视显示屏,样品、包装要六个小时后和冷链运输车一起到达,《龙头企业牛源基地合作框架协议》打印了,主持词写好了、座签摆好了……”我逐一盘点着发布会的物料。

10月,是脱贫攻坚年度考核的关键节点,县里面也刚召开了年度达标认定、迎检动员会。考核的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整个月我都十分忙碌。白天入户核对、记录新版《帮扶手册》信息,晚上逐户对照录入APP达标数据、输出打印,后半夜还要更新广告公司和肉牛屠宰合作企业“乌蒙好牛”产品试制的包装规格。

“书记,先忙完十月份入户填表工作,在干牛场吧!还是要少熬夜。”村长沈运才关切地对我说。

但是,像这种抓市场、“抠脑壳”的事情,还得靠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压力大、更要争口气!这不仅是精准扶贫一个考核年度的攻坚月,更是高家村集体经济产品化发展的关键月。

三幅画面,一起领略扶贫干部的日常

 

我暗自想,一定不能松懈。要给高家村争口气!“产业扶贫是难啃的硬骨头,非有大开大合、不能有大的起色”,这次的产品发布就是这几年产业帮扶效果的集中检验;要给养牛场争口气!“养牛场的规模效用更要想办法提高”,我们注册村集体商标、合作试制冷鲜牛肉,就是用市场化产品倒逼养殖规模提升的探索。要给自己争口气!说了算、定了干,年初和村班子一起定下的目标,一定要完成。

“村里是为我们好”,草基地里见情谊

三幅画面,一起领略扶贫干部的日常

 

2019年2月25日,上午8点,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了高家村七社幺果坪地块。雨雾蒙蒙看不见远处的田坎,软烂滑泞的稀泥路上,不远处一个小朋友背着小书包、穿着小雨靴和着泥水走在满眼的雨雾里。

选择在这里新建牧草基地,除了便于集中连片管理之外,还因为这里农户相对集中,但路却是稀泥路。我们希望通过集体经济项目,带动解决“行路难”问题。最初设想是先铺碎石,等牛场稳定盈利后,再协调帮扶资金或向上争取土地整理项目。“不管怎样,100天内,一定要让这个小山包变个样!”我暗自想,路上铺碎石,下雨就不在稀烂难走,三轮车、摩托车就可以进来;坡上种上草,至少有个三十亩集中连片,牛的口粮就有保障。

设想是美好的,但是,中间还是出现了意外情况。

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不由分说的冲出来阻止量地!原因是她家有“四窝”竹子在初步规划的路上。然而就在昨天,村里面向涉及地块的农户召开的协商会上,老奶奶家并没对约定的租用和补偿标准提出异议。

事出突然,有干部提出:“书记,只要能干成,这一户我自己掏腰包,多赔它400块怎么样?”

“这一户赔了,后面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没有同意。

“不要村上赔,张伟书记为了这个事情都跑了我们这边这么多趟了!我拿出我家自己地盘上的竹子跟她家换!村上这是为了我们这个地方好,我支持!”旁边的老赵头开腔了。

这样的转变让我惊喜。村民是可爱、可敬的,更是支持我们的。村集体发展后,村民的想法也在一点一点转变,慢慢接受种草养牛这样的新生事物。这种转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几年来几任帮扶干部的努力,正逐步被大家认可。

 

新闻快评:

中国电科自2013年起本着“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输血为辅、造血为主”的原则,在四川省叙永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几年来,肉牛养殖产业帮扶项目效果显现,几任帮扶干部接续努力,用坚持和努力践行着“因地制宜、精准扶贫、造血为主、电科特色”的工作方针。以产业帮扶促发展,场地有了、牧草旺了、牛儿多了、销路通了,村民们也更有奔头。扶志造血,不懈探索。一个养殖场就能带动近百户村民年均增收三千元以上,使村集体由年收入不足万元,到现在收入突破45万,让高家村从建档立卡贫困村变成了“省级四好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