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引领志愿者情暖大地

未知 2019-12-09 16:17
共青团引领志愿者情暖大地


青科会上朝气蓬勃的“小瓯柑”、抗台救灾中的“红马甲”、治水剿劣的“河小二”、助力最多跑一次的“跑小青”……在温州,有这么一群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新时代好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近几年,温州志愿者群体日渐庞大,向着组织化、品牌化的方向前行,“新青年下乡”“百家社团进乡村”“青春助跑”等,让人一提起他们就能感受到年轻的活力和温暖的笑容,同时,随着志愿服务机制的逐步完善,温州城的每个角落都遍布着他们热情奉献的身影。

据团市委“志愿汇”平台统计,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278万,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除省会城市外),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638家,这些志愿者中70%以上为青年。在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榜单中,温州志愿服务指数高居全国221个城市第2位,仅次于直辖市上海。

打造专业团队 服务好中心大局的需要

刚刚过去的12月5日,是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200多名来自全市机关、企业、学校、青年社会组织的青少年志愿者齐聚温州道德馆,举行志愿者服务社区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结对全市近100个社区,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平安建设、便民利民、文明创建等系列志愿服务。正是因为志愿服务年轻化的趋势,才让温州这座城市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温暖。

今年10月份的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上,430名青年志愿者“小瓯柑”亮相会场内外,统一的着装、温暖的笑容、热情的服务赢得海内外来宾的一致点赞。这支由95后和00后组成、历时4个月打造的志愿铁军,是温州志愿服务成熟化的缩影。

早在今年6月份,温州团市委面向全市高校大学生启动志愿者招募,从1293名报名的学生志愿者中,经过初审、面试、测试等多轮程序,优中选优430位青年志愿者,再进行集中培训、分组特训、岗前演练等环节,提升志愿者的形象礼仪、应急处理、口语交流等能力后,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联“五定”机制落实到35处服务岗位中。这样标准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志愿选拔培训方式,是共青团在长期保障大型赛会活动中沉淀的经验,近3个月已圆满完成了在温举行的青科会、国际物联网大会、中国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民营企业人才周、国庆系列市民体验活动等一批大型会议活动志愿服务保障任务,体现了青年志愿者的担当。

培育品牌项目 提升好志愿服务的质量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多,如何让好事做好、保障志愿服务的质量,成了我市志愿服务更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温州团市委多措并举培育志愿服务项目,设立全省首个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成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团工委,指导316家社会组织成立团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大赛等形式,投入资金750余万元,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公益项目437个。

在优渥的培育条件下,温州志愿服务项目频频在省级和国家级赛事中获奖,近几年获奖数均居全省第一。就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浙江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赛上,温州项目喜夺5金4银18铜,奖牌数已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温州项目获得全省唯一的2019年度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五星项目。

传递爱心暖意

让更多人从志愿服务中受益

无论在哪儿,志愿者的身影总是最显眼的,志愿者的笑容总是最温暖的。

今年超强台风“利奇马”重创温州后,无论是抗台救灾,还是灾后重建,团员、青年和志愿者的身影一直都在。8月14日,三乐亭义工队联合红日亭义工队、老兵救援队投入后勤志愿服务,他们赶到岩头镇二中灾民安置点,为灾民、志愿者、消防官兵提供可口的现烧热菜和水果,还将100份爱心餐送往山早村。“虽然辛苦,但真的很感动,我们温州有大爱。”三乐亭义工队队长蒋进福激动地说。

不仅仅是在灾害面前,志愿活动的根系同样延伸扎牢在广大乡村之中。团市委全省首创推出“乡村公益特派员”行动,3年时间遴选100位公益特派员结对进驻100个乡村,助力乡村振兴。藤桥镇石垟村公益特派员郑秋子带领鹿城惠民社工中心的志愿者连续六年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体检、文艺表演和理发、按摩等日常服务,得到了村里老人们的高度好评,被村民称为“自家姑娘”。岩坦镇屿北村公益特派员陈忠,筹集善款成立了乡村振兴基金,“利奇马”受灾期间还为派驻村筹集4万元善款和很多物资;乐清市公益特派员吴全伦挖掘了非遗产品“屿山粉皮面”,帮助村民对接种植、产销工作,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苍南县公益特派员许明坤,将南山头村打造成了红色主题山村,栀子花开满了原本的荒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