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遗产 品牌转型的推动力

未知 2020-03-04 19:22
关于农业遗产 品牌转型的推动力

日前,农业农村部认定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等27个农业系统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五千多年游牧和农耕历史中衍生出灿烂的农业文明,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地的百姓生计、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振兴小站稻产业

天津小站稻是享誉国内外的天津农业瑰宝。据了解,小站稻种植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期,其具有颗粒均匀、如水似玉、食味优异特点,曾有20多个省市引种小站稻。前些年,因水资源短缺,天津小站稻种植面积大幅锐减,导致小站稻品牌效应一度严重弱化,

为重振小站稻“金字招牌”,服务人民大众对优质高端大米需求,带动农民增收,天津市制定了《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强调以专业精神破解制约小站稻产业发展的瓶颈,构建小站稻品种标准,提高小站稻品种的准入门槛,打造标准化种植全流程,培育小站稻高端品牌。

当地从“品质、品牌、产业”等方面共同发力,采取可操作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小站稻产业快速发展。在打造绿色生产基地方面,天津专门成立“天津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多家科研推广部门,制定并发布了6个天津小站稻地方标准,建立4个高标准小站稻种植核心示范片,推动小站稻生产向绿色、高质方向发展。

为打造品牌,天津成功举办天津小站稻推介会、小站稻振兴峰会、小站稻高端论坛、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并在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举办了专题推介活动,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深入挖掘小站稻的休闲观光功能和文化体验功能,为稻农和水稻企业带来更大收益。

特色鲜明的“香菇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香菇产业为例,2014年“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第一个食用菌方面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近年来,浙江省庆元县致力于从香菇原产地向全球食用菌采购交易中心和全国香菇集散中心发展,实现了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转变。

庆元县作为香菇开史的地方,从1992年至今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六至十九日都会举行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大典。吴三公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据传,吴三公开创了香菇人工栽培先河,并将这套技术传授给村民。从此,当地百姓获得大量物质财富,食不果腹的日子终于成为过去,吴三公后来也被菇民尊为“菇神”,2013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追奉为“香菇始祖”。

800多年来,香菇成为庆元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特色产业,创造出“香菇经济”,形成“研、产、加、销并举,一、二、三产业统筹”的多层级产业链。

依托独特的香菇文化积淀,庆元以“文化+ 旅游+”为抓手,制定以香菇为主线的农旅结合线路,积极开发菌菇养生产品,推进食用菌美食产品建设,加大研发菌菇酵素养生产品及保健产品,定制旅游+养生的康养个性化旅游路线,深化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带动香菇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发展,占领菇业发展的制高点。

“稻鱼共生”走向海外

一尾尾田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泳,水稻则为鱼群提供庇荫,这是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有趣和谐的一幕。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批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已经拥有1300余年的历史。水稻为鱼类提供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等功能,两个不同的物种,通过原始协作、自我完善和平衡,互为依存,形成科学的生态系统。此外,当地农田土壤肥沃,土地肥力高,基本不撒农药、不施化肥,使用山泉水浇灌水稻,生产出的稻米具有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特点。

为打造稻鱼米品牌,在政府的牵头下,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中打造产业平台,依托平台化战略,根据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的“五统一”模式,在中国田鱼村、小舟山梯田、万阜乡等地,共打造了总面积达3000余亩的稻鱼米生产基地,该公司通过实施“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将青田稻鱼米的品牌做大做实。

2018年5月,青田稻鱼米还与阿里巴巴“联姻”,正式入驻杭州市盒马鲜生门店。

多年来,青田牢牢攥紧“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这一笔从千年前农耕文明时代传承下来的农业文化遗产与宝贵财富。一方面,青田县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另一方面,“稻田共生”系统正走出浙江、走出中国,名扬海内外。据有关资料显示,稻田养鱼模式已经推广到东南亚、南亚、欧洲、美洲以及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像天津小站稻、青田稻鱼米、庆元香菇这样实现绿色发展的农业文化遗产案例还有很多,他们背后蕴含着的是,对古老农业用心守护的决心,一种更具效率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理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