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胡萝卜”助力乡村振兴

未知 2020-09-16 16:36
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胡萝卜”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2020年259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晋江市东石镇名列其中。

近年来,东石镇农业以胡萝卜种植为主导产业,带动了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物流产业链条的发展,形成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5户规模场户、27个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胡萝卜加工冷藏企业,4条净菜加工生产线,17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年产值达16.45亿元以上,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条总产值超过23.65亿元。通过充分发挥胡萝卜产业优势,东石镇农业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2003年以前,胡萝卜种植这一产业还是‘外来户’。主要在厦门同安、翔安等地种植比较多,后来转移到晋江,短短几年间,晋江一跃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6万亩。镇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经过改良,东石镇土地变成了沙壤土,非常适合胡萝卜生长。”东石镇农办主任许清楷介绍道。胡萝卜喜温耐寒,适宜在土层较厚的砂质土中生长。

东石镇常年种植胡萝卜面积稳定在19500亩左右,已成为秋冬种胡萝卜主产区,胡萝卜产量产值约占晋江市的1/3,约12万吨,占全省的1/6左右,生产规模效益明显,是中国胡萝卜出口的主要基地,带动了东石镇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物流产业链条的发展。

“镇党委政府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政策对农户种植胡萝卜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村民黄清仪是晋江最早一批开始种植胡萝卜的人之一。2001年,从事运输的他到厦门同安跑业务,发现当地很多人种胡萝卜,用的是日本进口的种子,成品大多出口。想到自家所在的东石镇和同安的土壤条件差不多,他就想办法买了些种子回去试种。刚开始,他和四五个伙伴承包了50亩地,发现出口效益不错,就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到2015年,他的立林开发场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0多亩。而在整个东石镇,就有92个农场的种植规模超100亩。

“2002年,晋江农业占当地经济总量还不到4%。由于当地百姓大多开工厂或外出打工,当时土地抛荒情况比较普遍。当胡萝卜品种‘坂田七寸’被引种到晋江以后,人们发现,晋江东石、内坑、金井等沿海乡镇的沙质土壤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是种植胡萝卜的天然优势。此外,胡萝卜易于打理,适合规模化种植,此后的十多年间,晋江承接厦门同安、翔安两地的产业转移,胡萝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东石镇农办主任许清楷告诉记者。

通过十多年的种植,东石镇总结出一套符合本地种植的配套技术,形成区域标准化生产,目前全镇拥有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产品认证22个,“一品一码”可追溯示范场94个。同时,各规模场(户)积极与农业推广机构、农业院校及科研单位对接,并在东石梓源综合农场设立方智远院士工作站,引进200多个胡萝卜品种进行试种获得成功,为今后良种推广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镇有电商企业163家,其中线上28家,线下135家。有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省市区,为胡萝卜营销创造了较好的营销渠道。未来,东石镇将以线上售卖、直播带货等方式,加大线上销售和晋江胡萝卜的品牌推广,通过建设东石胡萝卜集散销售中心,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等为突破口,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全产业链。

下一步,东石镇将用好用活全国产业强镇赋予的优惠政策,重点对现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具有拉动产业提升发展的产业项目,如冷藏保鲜库的扩容增效、冷链物流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提升补偿,着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突破种植技术瓶颈,解决冷藏保鲜和物流配送短板问题。聚焦优势特色产业,促进生产要素集聚,东石镇积极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