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力量助力烟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未知 2020-09-28 15:01
农科力量助力烟台农业高质量发展



开创我国小麦高产育种先河的“蚰包麦”在黄淮麦区首次突破亩产1000斤,率先提出玉米紧凑型育种理论并育成“烟单14号”新品种,攻克素有小麦癌症之称的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控技术,“烟农1212”一天内两度(水地、旱地)刷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烟薯25号被评为全国最好吃的“烤地瓜”并成为网红品种,脱毒烟富3号苹果苗木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审定的大樱桃新品种占全国樱桃栽培区域内主栽品种的80%……

一项项丰硕成果,彰显着几代农科院人勇攀科研高峰的初心和使命。多年来,市农科院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坚持科研主线不动摇,坚持面向“三农”主战场,持续攻坚克难,取得了一批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为推动烟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60余年累累硕果造福区域农业产业

自诞生之日起,市农科院就以科技兴农为己任,积极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为烟台乃至全省、全国农业产业发展和振兴做出重要贡献。

加强学科领域设计,孕育大批农业科研人才。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0名,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5名;先后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4名,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4名,为推动区域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项目谋划,着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成果转化资金、948项目、国家重大攻关计划、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良种工程等各级课题项目432项。

重大科技平台也从无到有、加速升级。市农科院建有国家山东烟台苹果育种中心、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烟台)、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烟台试验站、农业部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农业部小麦原原种繁育基地、农业部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大樱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苹果等7个综合试验站,以及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4个岗位和1个试验站,山东省甘薯示范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酿酒葡萄良种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承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省科技厅备案的小麦新品种研究综合院士工作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等科技服务平台,以及由市农科院作为建设主体单位承担省科技厅的山东省苹果·果业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共同体项目,牵头建设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纳入省政府“1+30+N”科技创新体系。

全院科研人员坚持科研主线,耕耘在农业科研一线,取得一大批重大突破。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237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部级77项,主要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或鉴定新品种12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40余项,制修定国家、省和行业标准近30项,主(参)编专业著作100多部,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0余篇。

改革释放干事创业新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唯有改革,才能应对新形势;唯有改革,才能开辟新格局、大气象。去年以来,市农科院聚焦科研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打造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竞争力,人才是根本。去年以来,市农科院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才团队水平。2019年暂停招聘硕士研究生,下大力气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现在一看见有创新能力的博士,就怕他跑了”该院负责人说。继去年10月引进全市首位外籍博士后研究生,今年上半年,又引进4名新兴学科博士,提供最适科研条件、最佳服务环境。一位新引进的博士对孩子上学择校提出要求后,院领导亲自跑学校找领导商谈,解决了博士及家人的后顾之忧,让她专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

内设机构调整,进一步释放了科研激情。如今,全院下设粮油作物、苹果·果业科学、农产品质检、蔬菜与花卉、植物保护与资源环境、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动植物生命科学、畜牧科学等8个科研中层单位,构建起大学科、大团队、大产业、大板块的组团式发展模式。

学科团队调整,目的是破“四唯”接地气、戮力“三创”。除了动植物生命科学是基础研究外,其它7个研究所全部瞄准市场需求和产业问题:粮油作物团队着重研发良种良法、苹果·果业科学团队着重研发全链条果树产业技术、植保与资环团队着重研发新型肥料农药、智慧农业团队着重研发数字农业和智能装备技术……引导科研人员不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而且真正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现代化中。

与此同时,市农科院自我革新进行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在市纪委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的共同推动下,开展“3+3”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建立起“2体系+1平台”,即制度体系、奖惩体系和“3+3”监督管理规范化软件平台。修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办法》、《岗位目标责任制分类考核办法》等32项规章制度,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台市事业单位‘3+3’规范化监督管理平台”,将“三资”“三事”全部软件化、流程化,实现了制度体系现代化、奖惩体系现代化、考核体系现代化、管理体系现代化。

以科技致富农民造福农村

在市农科院成立60周年之际,市委主要负责人在贺信中指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大力支持和保障”,同时要求市农科院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创造乡村振兴的“烟台实践”,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市农科院创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服务队”“科技特派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科技特派员+第一书记”等科技服务模式。在招远市齐山镇发挥科技优势打造集育苗、新品种研发和先行先试于一体的甘薯综合实验基地,为全镇提供从种苗培育到规模种植再到加工储藏“全方位”的技术跟进与指导,全力保障齐山蜜薯种植产业发展。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之际,被省科技厅表彰的科技特派员人数,市农科院居全省组织实施单位首位;在烟台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技专家顾问团百人专家中烟台农科院共选派省市级科技特派员72人参与,其中13名专家担任服务队队长、副队长,累计对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48个。产业开路科技先行,拓展东西部巫山扶贫模式,将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精量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进行组装、集成,形成一套适合巫山县的高效、优质蔬菜生产技术模式。近两年,市农科院通过组织科研人员以技术下乡、集体组织与个人服务等形式,累计服务乡镇42个,村庄103个,农户2782个,以及企业、合作社、协会、示范基地等社团机构81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各47个,举办技术培训会71期,培训农民8048人次。

科技为翼沃野丰,乡村振兴干劲足。市农科院上下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烟台篇章努力奋斗。

畅想一下,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广袤的农田将变成一个广大的农场,一切都是标准化流程、智能化作业。农民挥汗如雨耕种劳作的场景一去不复返,田地里、菜园子、果园子都成了智能机器人的天下,这不是很有趣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