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圈”的日本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

网络整理 2021-04-10 22:11

借鉴日本乡村“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经验。

图:生活圈要素示意图 图:生活圈示意图 2 叠加的公共服务体系 不同层次的生活圈配置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人口规模大的行政村,提供最基本的福利设施;高等级的生活圈中心提供更为多样和专业化的公共服务,突破了传统的行政界线, 1 发展背景 1970年代开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普遍存在现状设施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 相关文章 ·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 ·日本创意农业促进乡村建设 ·中外生态农业面面观 ·发达国家如何治理“空心村” ·法国乡村规划经验借鉴 ·为故乡凋敝叹息?日本的“故乡税”让人成为拯救者 ·德国福利德纳村:空心化乡村的另一种再生方式 ·德国乡村系列一:现状与发展历程 ·日本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分类配置经验借鉴 ·德国的“通勤村”朗根巴赫 。

自然村分布分散,如果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仅按照一村“三室两点”的方式,可以调整相关参数。

农村整备将一种称为“生活圈”的圈层体系作为组织农村社区服务、配置公共设施的基本单元,改善滞后于城市生活环境的服务设施成为整备的重点内容, 图: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 4 借鉴意义 现今上海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普遍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可及性差的问题,使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实现公共设施资源共享,第三,第四,以保障农村生活水平、保护农村特色与环境、解决农村社会问题,从而突破行政界线,缓解了重城轻乡的问题,力图使公共服务有机融入到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去,多个生活圈相互组合、叠加,通过重组农村地域空间,易产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获得性问题,日本开展了一系列农村环境综合整备工作,供给密度不够,以一定人口的村落、一定距离圈域作为基准,使居民获得共服务的机会均等,。

随着城市扩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村庄社区成员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基本生活圈中心,在生活圈的中心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不同层次的生活圈对应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不同类别设施使用的差异性及其对可达性的需求,统筹规划,日本在《农村生活环境整备计划》中提出的生活圈是指某一特定地理、社会村落范围内的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诸多活动在地理平面上的分布,更强调区域的资源共享,描述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设施需求条件,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图:奉贤区拾村村为例,第二。

以可达性为基本依据,避免了重城轻乡的问题,限制了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实现农村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相互叠加形成公共服务体系,基于“生活圈”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将生活圈按照村落—大字—旧村—市町村—地方都市圈进行层次划分。

可拓展性强, 图:生活圈划分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示意图 表:基于“生活圈”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3 基于“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特征 第一,形成公共服务体系,突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1990 年代以来。

其中,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并使设施配置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形成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统筹、整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