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试点土地数字化变革

未知 2022-06-12 15:57

赫山区试点土地数字化变革
 

虽然距离早稻收获还有一个月,但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种粮大户谭晓湖,对这一季粮食收益充满信心。

本年,谭晓湖流通的418亩犁地经营权,全部是从区里新建立的乡村产权交易中心拍得的。“减少了很多麻烦,节省了本钱。”谭晓湖说,“不必再一家一户去跟乡民签流通合同了,最大的优点就是土地连片了。”

从上一年9月开始,赫山区试点土地数字化变革。区里建立的乡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包括土地经营权在内的10多项村集体所有财物的流通交易。赫山区乡村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彭玲介绍,辖区内的乡民以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入股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变“户户包田”为“人人持股”。村里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上报给中心,中心进行数字化登记后,再将土地整合、包装,以产品形式经过网络渠道发布,并竞价拍卖经营权。

到本年5月,赫山区共挂网土地4.6万亩,成交4.3万亩,触及流通主体65个,其中种粮大户23个、农业合作社等其他经营主体42个。

谭晓湖就是种粮大户之一。过去,他流通的土地这儿一块、那里一丘,被分成了10多片,不少还是被其他乡民的田围住的“孤岛田”。这给他带来很多不便,比如施肥打药,由于田块面积小,使用无人机就很容易将化肥农药误洒到他人田里,只能采用本钱更高、功率更低的人工方法;再比如“孤岛田”里种的水稻种类,只能和周围田块相同,不然由于田间管理进展不同,又会影响他人。

这是谭晓湖在新松树桥村流通的连片土地。 

谭晓湖大致算了笔账,虽然每亩地的流通本钱比过去多了100元,但机械作业、无人机作业的条件好了,用工本钱大大减少,每亩每季总本钱至少能够降低120元。

把土地流通出去的乡民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优点。据彭玲介绍,乡民除了取得自家土地的流通收入外,全村土地拍卖的溢价部分还会以3种形式返还给村里:10%给村集体,20%给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70%则按人头平分给持股乡民。

泉交河镇副镇长胡建科说,在新松树桥村,总计4401亩犁地的入股率达到了95%。

由于土地连片了,本年谭晓湖终于能够按自己志愿种上一致种类,和米厂签订单。这样,每亩每季至少又能多赚100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