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进农村“云上”扶贫添加活力

未知 2020-05-18 11:28
电子商务进农村“云上”扶贫添加活力





我市把电子商务发展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契机,按照“市级统筹、县级主体实施”的方式,围绕“六统筹、三结合”,建成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农村物流快递配送服务体系,有效拓宽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充分发挥了电子商务连接市场、促进消费、带动就业、助推脱贫的重要作用,从而助推广大贫困群众依托“云”平台跑出脱贫致富“加速度”。
 
从“线下”变“线上”  电商搭起农产品“致富桥”
 
生鲜果蔬、日用百货、同城服务……景东彝族自治县兴和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景东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开发了“兴和新零售”微信商城,不仅将主营的果蔬等农特产品搬到了线上销售,而且还拓展了同城服务、跑腿帮办等多种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线上开店不仅扩大了农特产品的销路,而且还拓展了农户的增收渠道,合作社也从最初的有什么货卖什么货到有什么订单种植什么农产品的转变。”景东兴和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连智感慨不已。
 
要想有致富天地,先要有致富阵地。景东兴和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线下“店商”到线上“电商”的转变,源于普洱市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该项目积极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搭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流通交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动能、新引擎。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快速推进,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我市掀起物流、电商体验店、网店、微店等建设热潮,触网销售、网货下乡已走入千家万户,融入大众生活,进一步扩宽了普洱特色农产品的“云”交易渠道。普洱茶、咖啡、手工红糖、野生蜂蜜、腊肉香肠、墨江紫米、牛油果、百香果、火龙果、澳洲坚果等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已走出普洱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消费群体,有效缓解了群众的销路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市2019年网络交易额达到80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个市级、10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03个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627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初步完成网货下乡、代购代销、农资电商、农村金融保险等功能建设和资源整合,基本能按各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既定要求提供服务。2019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农村电商人才培训444期2.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0.67万人次。
 
同时,针对我市初级农特产品“小散弱”问题,有效发挥消费市场引导初级农产品生产,推动农村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2019年12月以来,在思茅中心城区建成25个普洱市电子商务进社区示范点,以社区团购预售模式,覆盖用户7000余人,实现销售2万余单、销售额40万元,其中2020年4月销售达7000余单、销售额15万余元,发展态势良好。
 
从“滞销”到“脱销”  电商缝合农产品供应链
 
“黄心红薯10斤装只要52元”“精选沃柑现摘现发”“新鲜美味生态健康碧根果全国包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借助电商渠道加快滞销农产品销售步伐。其中,宁洱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销售宁洱镇民政村黄心红薯2吨、磨黑镇江西村沃柑85吨、德安乡土鸡蛋2000个……销售额总计60万元。
 
为进一步发挥电商平台的优势,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能力,确保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卖得好,在市商务局的引导下,宁洱县优化电商扶贫举措,建成“宁洱县电商扶贫商城”平台并上线运营,构建“电商平台+贫困户+农特产品”的电商扶贫模式,依托贫困户现有产业扶贫项目,通过乡镇、贫困村电商扶贫驿站,专门收购贫困户家中的特色农产品,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成为助农增收的“利器”。
 
普洱物产丰富,拥有大量品质高、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可是,受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物流设施相对落后、信息流相对闭塞等多重因素制约,许多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为打通制约普洱农特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痛点和难点,市级电商公共品牌通过提炼普洱生态精品农业的独特价值,以电商大数据和市场销售为核心,采取政府部分授信、控制准入标准、企业共同参与等方式,积极发挥普洱市电商协会及其他协会平台作用,初步建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共品牌优质产品库,通过集合政府、行业、企业的各类资源,借助电商平台和微商、直播、抖音等新型电商模式,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打通普洱农特产品新零售业态。
 
同时,市商务局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全市重点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重点是围绕农产品的标准化管控,提升品质与安全水准,夯实品控与监管基础,实现“产品供应、过程监管、质量保障、渠道拓展、标准生产、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追溯、监管、管理”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消费者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
 
2019年10月,由中国宝武集团与普洱市合力推进的首个普洱农产品入沪专柜——“云普优品”体验中心在上海市宝山区正式建成投入运营,为推动普洱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大市场搭建了重要平台和窗口。截至目前,普洱“云普优品”体验中心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300多万元,推动普洱茶、咖啡、野生蜂蜜、澳洲坚果、核桃、紫米、红米等优质农产品在上海市宝山区(中国宝武集团)及周边部分城区成为热销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普洱农产品优质、生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从田间到餐桌  电商打通农产品“最后一公里”
 
日前,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镇消费扶贫点入驻县城。在消费扶贫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特产品,有土鸡蛋、蜂蜜、核桃、火腿、腊肉、香肠等,还有新鲜宰杀的鸡、鸭、牛、羊、猪肉,以及生态果蔬。
 
据介绍,除了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外,和平镇消费扶贫点农畜产品还可在电商平台线上销售,下单后还可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定制进行清洗、切、碎,搭配佐料或药食同源中药材,送货上门或免邮寄送,不但满足消费者高品质、个性化需求,而且还架起了一座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桥梁。
 
镇沅县和平镇消费扶贫点通过“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消费扶贫模式,把哀牢山腹地的生态农特产品送进千家万户,这也是普洱市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站(点)全覆盖,开辟精准扶贫产业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电商精准扶贫机制,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合作社+贫困户”助贫机制,整合便捷高效的特色化服务和农特产品资源,构建农产品从田间直供到餐桌的绿色通道,形成全市范围内比较完善的初级农产品进城体系。
 
发展农村电商,必须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为加快农村物流快递配送服务体系建设,由中国邮政普洱分公司牵头,发挥城乡物流“主渠道”作用,逐步整合“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企业资源,建成9个市、县级物流仓储分拨中心,96个乡、镇级物流配送站,550个村级物流配送点,提升城乡配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努力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城乡物流发展新格局。同时,打造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争取实现县域统一分拨、统一配送,县城到乡村48小时配送到达,所有乡镇物流配送站点全覆盖,村级物流配送站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促进农村物流成本下降30%以上,全面打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商服务中心+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体系、“电商+合作社+贫困户”助农机制,2019年4月以来,市、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乡村服务站点签订127份服务协议,与建档立卡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74份,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347份,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品网销、技术咨询、培训就业和其他帮扶服务。培育电商扶贫示范企业(网商)27户、建档立卡电商扶贫示范户49户,带动创业就业1357人,其中贫困户创业就业410人,引领示范带动农村新型经济主体利用电商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38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服务站点,初步实现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配送的全辐射,为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城乡物流快递资源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点的服务功能和推进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数据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快初级农产品进城体系和网络建设,加快和规范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助推电商精准扶贫。(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普洱市商务局提供)
 
标签